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湖北乡村产业振兴案例:房县黄酒
2021-08-09 10:29:29   来源:今日湖北

鄂西北十堰市房县土城镇土城村,黄墙黛瓦,特色民宅错落有致。村里,一间间黄酒作坊,飘溢出醇厚绵密的酒香。

 

图片


土城村曾是个贫困村,而今是产业致富明星村。2020年,全村销售黄酒1300万斤,实现产值1.3亿元,全村人均收入由2010年的2000元增加到2020年的30000元。


过去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讨生活,只留下老小看守家门。唯一值得炫耀的事,就是村里有千年古法酿酒技艺,家家会酿黄酒。可是因为难以贮藏,销路根本打不开。

几年前,房县农商银行开展“深耕四区”活动,全方位对接农区、社区、商区、工业园区的客户。


了解到土城村在黄酒销售旺季,省内襄阳、十堰和省外陕西都有人来村里买酒。有技术、有一定的市场,为什么没有批量生产?原因在于,家庭作坊制作黄酒产量小,缺乏标准化的质量检验,销路受限。进行工业化批量生产,需要大量的糯米等原材料,以及装黄酒的陶缸、专门的贮藏室和降温设施,这需要投入资金。


房县农商银行找到镇政府,共谋发展黄酒产业。


土城村成立了“白茅佳酿黄酒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照“统分经营”模式(公司及合作社统一原料供应、统一生产工艺、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标识、统一购销推广,农户分户酿造、分户储藏、入股分红)吸纳社员256户。监管部门还为合作社颁发了《食品生产许可证》,执行生产企业标准,确保“小作坊”产品质量达标。


房县农商银行持续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在土城村发放“政府+农商行+合作社+农户”专门的黄酒生产贷款。几年来,累计投放贷款537户,金额4856余万元。


以黄酒产业为切入点,土城村进一步扩大产业链条,让黄酒产业与美丽乡村结合。房县与湖北中青国旅合作,按照产业、旅游、扶贫“三位一体”,高起点规划、全方位打造土城“黄酒村”,兴建黄酒博物馆,开发“生态康养度假中心”项目。


目前,土城村的黄酒、康养中心、旅游和农副土特产的年收入达到3亿元。

 

图片


这座康养中心叫花田酒溪神农谷地康养中心。我在武汉参加过有关花田酒的座谈会。


位于十堰市房县土城镇中国黄酒民俗文化村,坐落在神农架山脉谷地之中,海拔在8001000米之间,夏天白天平均气温23度,森林覆盖率95%,植被茂盛,气候温和,天然的氧吧,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米3.5万个,位居全国之首,是一个高端的以中老年人康养、旅居、度假为一体的避暑休闲的胜地。


传说唐中宗李显曾在这里旅居13年再次登上皇位,也是《诗经》的编纂发源地。


是以健康管理为核心高起点高标准设计的中国高端示范性康养中心,将成为中国康养环境、设施、康复医疗、服务一流的示范性国际康养中心。

 

图片


项目特色设施是全息康养食堂和康复医院,食堂根据中老年人的体质配餐,提供松软可口的营养膳食。医院则是经过政府批准成立的合规医院,里面规划了120VIP床位,实现大健康管理,小医疗保障的康养旅居标准。所有房间有两个紧急呼救按钮,连接小区的康复医院急救中心,为突发状况保驾护航。


更值得一提的是房县黄酒。 

图片


黄酒是中国特产,也称为米酒,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房县黄酒性温和、酒味甘醇、绵长,有一种特殊的馨香,鲜甜可口,喝不赘头,富含18种氨基酸,每升酒中的必需氨基酸达3100毫克,半必需氨基酸达2830毫克,还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及微量元素,已检测出的无机盐就有15种之多,包括钙、镁、钾、磷等多种常量元素和铁、铜、锌、硒等微量元素。


黄酒为房县千年历史特产,早在隋唐时期作为钦点贡品而誉满京师。房县黄酒起源于周朝,兴盛于唐朝。


据史书记载,“白茅”是房县黄酒最早的称谓。前文有“白茅佳酿黄酒专业合作社”。


茅台酒的又有联系,房县不远的襄阳市南漳,就有“苞茅缩酒”的历史,是古楚人的一种祭祀仪式,被南漳县薛坪镇《端公舞》巫舞专班作为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的一个独立的歌舞场面保存下来。其主要内容是祭祀神灵,祈求它保佑人间或后生太平,为之驱灾消祸、祈盼五谷丰登。


苞茅缩酒的表演形式,据古典籍的记载和楚史专家的考证是:“古人祭祀时,将茅草扎成束直立,将酒从上淋下,糟留茅中,酒汁渗透下流,像神饮之,谓之‘缩酒’。或以为‘缩酒’就是‘滤酒’,即将黄茅、茅香等含有芳香类物质的茅草捆成一定的形状,用作过滤去渣。楚人酿制出的醴(带糟之甜酒)、醪(浊酒,即汁渣混合的酒)等,经过这类装置过滤之后,不仅得到了清液(当时又称为沥酒),而且可以得到香酒。”

 

图片


此后又有“黄酒”、“皇酒”、“白马尿”之称。


嗣圣元年(684年),唐高宗之子李显,被其母武则天贬到房陵(房县旧称)做庐陵王时,最喜欢饮用这种酒,被人称为“品酒郎君”。他曾做诗“此酒只应天上有,瑶池天宫量也无,他日龙驾回长安,每年送朕三万斛。”后来,庐陵王将其作为贡品献给武则天,故房县黄酒又称“皇酒”,从此沾上了皇家的气息。西周至明18个朝代,共有23位帝王级人物与房县黄酒结缘,此乃中国以至世界酒文化的一大奇观。


2014040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房县黄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抓手。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