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初期,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明确规划:“在京汉铁路线,于长江边第一转弯处,应穿一隧道过江底,以联络两岸。更于汉水口以桥或隧道,联络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市”。
武汉长江隧道始建于2004年11月28日;于2008年1月19日完成东线隧道贯通;于2008年4月19日完成西线隧道贯通;于12月28日通车运行。
武汉长江隧道北起江岸区大智路,下跨长江水道,南至武昌区友谊大道;全长3630米,道路为双向四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50千米/小时,项目总投资额20.486亿元人民币。
武汉消防部门提醒民众,如遇紧急情况不要惊慌,将车尽量靠右停放,并将车钥匙留在车内,便于隧道人员处理,然后按照广播和工作人员的指引迅速离开事故现场,进入地下逃生通道。
武汉长江隧道内每隔80米设置了一个“疏散口”,可以直接进入路面下的安全通道,每隔500米设置一处消防救援楼梯,并配备消防摩托车,使消防救援方式灵活便捷。
“疏散口”下部与曲线滑梯直接相连,可迅速进入路面下的安全通道,并设有电控自动盖,平时关闭,灾害时可通过电动控制或手动自行开启,由于逃生门上安装有弹簧助力装置,成年女性即可单独开启。
整个隧道一共配备了828具防毒面具,每个逃生通道入口处都配有12个防毒面具,可打开器材箱,取出戴在头上,然后沿着逃生滑道逃到行车道下层的疏散通道。发生险情后,疏散通道送风机将自动启动,新鲜空气会不断补充到疏散通道内。
若在隧道内发生小型交通事故时(车子轻微擦碰等),如果事主的车还能发动,应遵循“快速撤离”的原则,迅速离开事故现场,不要在隧道内滞留,以免阻塞交通。隧道内全方位实时摄像系统会将整个行车情况进行记录,监控人员会及时通知隧道出口交警到场处理。
而当隧道内发生汽车抛锚、撞车、追尾等大型交通事故,事主的车辆无法启动时,驾驶员应将车辆停在原位,隧道内的牵引车将在最短时间内将事故车辆牵引出隧道。当出现人员伤亡事故时,隧道工作人员会立即通知救护人员和执勤交警前往救助。
可见,武汉长江隧道设计是很周到的。
武汉长长短短的隧道很多,希望都能够听到广播信号。
2013年10月30日,武汉市政府召开年度第二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幸福武汉主题,首次邀请了10名本土网络大V参加,我抛出了一个细节问题。
“开车经过水果湖隧道,为什么没了收音机信号?”
“广播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发布平台,开车的人几乎都需要听,希望相关部门能解决这个问题。”
对此,文广新局负责人解释说,武汉市近几年的建设速度很快,每年竣工的项目很多,导致各类信号覆盖跟不上建设速度。将尽快会同相关部门,解决全市桥隧听不到收音机的问题。
我会后表示,手机信号、广播信号都应该是标配,不需要由市民来提,相关部门就应主动配套到位。
网友“AA青蛙王子”在微博上赞道:幸福武汉应该在城市发展的每一个小细节中体现,希望职能部门能跟上幸福的脚步。
隧道广播是指在隧道内进行信号覆盖的调频广播系统,我国有很多条高速公路隧道、城市隧道,有的长达十几公里,车辆进入隧道后就听不到地面广播信号了。并且隧道内一旦发生事故,正在行进的车辆无法获取信息,很容易造成大的二次伤害。
隧道广播覆盖系统,采用同步覆盖技术,将隧道外的调频广播信号采用光纤引入隧道内,安装调频直放站,将调频信号放大后,再采用泄漏电缆将信号均匀的辐射到隧道内,使进入隧道的车辆任然可以收听到清楚地调频广播信号。
同时该隧道广播系统还具有“群载波”紧急广播功能,一旦隧道内发生事故,系统就会自动切换到应急广播通道,不管车载收音机听的是那个电台节目,都会自动切换成应急广播信号。
2014年,湖北省政协《社情民意专报》采用了我的信息《应保障广播信号在隧道内全面覆盖》。
2019年军运会之前,武汉的隧道基本上都有广播信号。但是,不稳定,断断续续。希望把这个事情作为应急工作来做。
武汉市飘在水上的城市,与水拼搏,连年不断。
今年6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湖北省18个项目入选,武汉大禹治水传说荣列其中。
武汉大禹治水传说是反映大禹在我国中部长江流域治水的独特而典型的神话故事,流传数千年,家喻户晓。该传说讲述的是尧舜禹部落联盟时代,长江、汉江流域特别是武汉段水患成灾,民不聊生,大禹率众在武汉疏江导汉,驯服了洪魔,使长江、汉水在这里交汇,流向大海,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增加了许多与大禹相关的治水传说。
2016年以来,武汉市排水设施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建设周期,先后建成江南、后湖四期等一批排水重点项目,中心城区排涝能力实现倍增。
一年前,武汉中心城区现有22个排水系统,现有泵站总抽排能力1960余立方米/秒,中心城区现有湖泊40个,武昌、汉阳大部分湖泊具有调蓄功能,调蓄总量约1亿立方米。对全市54座外排泵站以及重点涵闸进行全面检修维护,对涵闸等设施设备检测检查,覆盖率达到100%,综合评估武汉中心城区排水防涝能力,日降雨量150毫米内的暴雨不会出现大面积、长时间渍水。
2020年,湖北上半年抗疫,下半年抗洪。
水也可以储存起来。
2019年8月,武汉市启动总投资达51.85亿元、迄今武汉规模最大的水务环保工程——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占地面积超过2个足球场,最深处达14米。
常青公园地下调蓄池项目长317.2米,宽53.5米,设计方量可容纳10万立方米,就像一个“超级地下水库”,主要用于调蓄机场河暗涵合流制溢流污水量,降低机场河溢流频次等。当遇强降雨时,可以快速收集雨水,减少城市渍水概率。干旱天气,能对河流补水,减少河流干枯、恶臭。
整个二期项目中,这样的“地下水库”共有3个,总库容达45万立方米,规模为华中第一。
雨季初期的雨水,往往冲刷了泥沙、油脂,污染更严重。除雨水收集与调洪功能外,“地下水库”还兼具高效沉淀的预处理能力。
雨水进入调蓄池之前,大颗粒垃圾会经过格栅过滤,入池之后还会将泥沙分级沉淀处理,最终溢流入河的是清水。建成后对雨水的处理能力可达10立方米/秒,整体处理效率在国内领先。
常青CSO(城中片区混合溢流污水)调蓄池项目采用“地上公园+地下水库”模式设计,既节省城市空间,又美化市容市貌。根据设计方案,“地下水库”调蓄池及强化处理设施的周围,还将大面积植花种草,治理污染的同时,打造景观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