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报道:7月11日,“三伏”大幕正式开启。
7月11日至20日为头伏,7月21日至8月9日为中伏,8月10日至19日为末伏。
“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长达40天的持续高温模式。空气湿度增大,再加上持续高温,极易发生“中暑”现象。“隐伏避盛暑”,公众需做好防暑降温措施,老、弱、病、幼等体质较弱人群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时间。
非常巧,武汉的媒体近日发了一篇报道:
《入伏首日数万江城市民移居省内避暑 候鸟式养老产业在武汉周边多点开花》,主要内容有:
今年入夏以来,已有约2万武汉人慕名来到建始县旅游名镇花坪镇。本月下旬有望达到4万的饱和状态。花坪镇有近2万人吃上了民宿旅游饭,镇人均年收入近8000元。
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亿元,其中,旅游综合收入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385元。全镇共有旅游企业5家,农家乐及民宿780家(贫困户220家),通过发展旅游企业、农家乐、民宿等方式提供就业岗位1200个,带动2300名贫困人口脱贫,为全镇脱贫摘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海拔1300米。夏天的平均气温在25℃左右。
湖北四个角是四座山(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大别山区、幕阜山区)。
大别山麓海拔逾千米,是桃花冲避暑小镇,夏季平均气温在23℃左右,距离武汉3小时车程。老人避暑,到了周末,在武汉的年轻人开车上山团聚。
湖北省社科联于10月中旬组织了“2008湖北省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团——恩施行”活动。咨询团由伍新木任顾问,湖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建中任团长,王定海、张中华、叶青、梁亚莉、刘玉堂任副团长。
一晃13年过去了。前后考察了一周。
最后一天是举办论坛,每个人讲20分钟,我的建议是“(海拔)千米避暑”。恩施位于武汉、重庆两大火炉之间,总有一天会成为避暑天堂。
7月18日至7月22日,湖北省社科联组织开展了“2014湖北省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团利川行”活动。咨询团围绕利川的经济发展战略与产业发展重点问题深入到利川所属毛坝、建南、谋道等乡镇,集中考察调研利川资源型工业、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情况,为利川市委、市政府科学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是“十三五”规划提供咨询意见和决策建议。我参加了这次活动。
我提的建议是大力发展“高山经济”,包括高山避暑产业。我在苏马荡住了一个晚上,爱上了这个海拔1500米的地方,最终也成为利川市市民。
恩施州文旅局发布,2019年7月,恩施州各类宾馆、景区景点、旅行社、星级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197.76万人次,同比增长2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3.91亿元,同比增长38%。
恩施避暑产业势不可挡。
千米避暑,接受者越来越多,只是“买房避暑还是买床避暑”的问题。后者意思是“包吃包住一天一百”。估计是今年的价格。
2015年5月,我看到文章《研究称北京奥运宝宝因空气好健康 平均体重更重》。启发很大。
研究论文作者之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金良告诉澎湃新闻,他们研究发现,北京奥运期间孕期刚好处于第8个月的孕妇,她们生下的婴儿比2007年或2009年同一时期出生婴儿平均出生体重更重,增加了23克。而这一变化与奥运期间北京空气污染物浓度下降、空气质量显著改善有关。
这让人想到,雾霾影响一个民族的健康。
我开始建议“小城避霾”。避霾房可以买在武汉的周边,车程一个小时左右的地方。武昌人往咸宁、鄂州买,汉阳人往洪湖买,汉口人往大别山区买。
中国人的避暑经济、避霾经济十三五启动,十四五会大规模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