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的地方现在不仅存在“上学难”,还有学生“吃午饭难”的问题。
在贫困地区,采用“免费午餐”。
免费午餐是2011年4月2日,由邓飞联合500名记者、国内数十家主流媒体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的免费午餐基金公募计划。免费午餐计划倡议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免费午餐致力于帮助中国儿童免于饥饿,健康成长,希望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使免费午餐成为中国儿童的基本福利,大规模改变中国乡村儿童营养状况。
经过五年的发展,各地物价持续上涨,3元的餐标已无法满足项目学校学生的用餐需求。为确保持续为中国乡村贫困地区学童提供营养健康的午餐,从2016年3月1日起,在免费午餐项目学校全面执行4元餐标。
2021年5月20日晚,免费午餐十周年致谢会在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思源实验学校举行。
十年后的今天(截至今年4月),免费午餐项目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1519所学校开餐。
从2011年4月的第一笔两万元筹款,到2020年的1.3亿元,免费午餐十年累计筹款超过7亿元。免费午餐开餐学校更是在全国遍地开花,分布于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累计开餐学校1519所,现开餐学校1092所。
据营养改善计划调查显示,与2011年相比,享有免费的午餐的孩子每年身高多增长了1.3-1.5厘米。
会议宣布,免费午餐餐标由4元升级到6元,第一个试点区域之所以选择在鹤峰进行。
免费午餐走进下一个十年,在帮助更多孩子吃得更好,享有更均衡膳食营养的同时,还致力于帮助更多孩子身体、心智的均衡发展。
邓飞为孙谦社长颁发十年致谢证书
有一年在武汉城管工作座谈会上,我认识了邓飞,成为免费午餐的监督员。每次出差,就到免费午餐的学校看一看。有的学校反映,免费午餐的电费与人工费还是比较困难。
在经济发展不错的地方,主要是学校有没有食堂与午餐的标准问题、时间问题。
以湖北宜昌为例。
城区公办中小学中,只有点军区和猇亭区实现学生食堂全覆盖,高新区、伍家岗区、西陵区有少数新建学校有食堂,城区大部分学校依然存在学生们“吃饭难”的问题。
2021年3月17日,全市教育工作视频会上传来消息:今年将推动城区学校学生午餐解决方案落地。
宜昌市教育局对城区所有公办中小学学生及家长中午就餐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划分为“食堂就餐、回家就餐、周边就餐”3个类别,拟按照城区统筹、一区一策、一校一案的方式,调整供餐方式,逐步推进营养午餐工程。
早在2017年秋,点军区教育局探索招标引进宜昌市嘉馥农业有限公司,以“中央厨房+微厨房”模式,实行“食材统配、分校现炒”;企业利用“中央厨房”对食材统一分类加工成半成品,分校按需统一分装,由专用保鲜车辆配送到各校;各校在现有厨房或移动餐车(微厨房)对半成品定时现场炒制,真正做到“从田间到餐桌”,让学生吃到新鲜可口的饭菜。
截至目前,这一模式覆盖到点军8所中小学的5000多名学生,实现学生中餐就餐率达98%、家长零投诉。该区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完善中央厨房配送中心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健康校园管理平台建设,配置营养菜谱,让中小学生吃得更安全、更健康,营养更均衡。
今年6月17日,宜昌市政府办公室出台文件,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点军经验。今年秋季开学,宜昌主城区中小学生都将吃上校园营养餐。
看来这个经验可以推广到全省。
准备高考的住校生夜宵问题怎么办?我一直关注武汉市江夏区的做法——免费。
今年5月6日晚20:50,位于江夏区山坡街的建新中学九年级学生下晚自习,90名住校学生列队到食堂吃“免费夜宵”。
当天的餐食是一碗肉丝炒粉、一杯绿豆汤、一盒纯牛奶和一个苹果,食材成本为9元。像这样一份餐,在外面至少要花十五六元。
这已是江夏区教育局连续第9年在中高考前向住校的初高中应届考生、带班老师提供约一个半月的免费夜宵。住在家里的考生,有家长管。而且这些住校生的家里普遍比较困难。江夏区教育局的做法非常暖心。
今年,学生餐标为8.5-9元(其中偏远片区的学生餐标为9元),老师餐标为8元,共供应49天,预计将支出144万元,让2675名学生、658名老师受益。
“‘免费夜宵’出台的初衷,就是不让努力备考的学生饿着肚子睡觉。实施9年来,江夏区教育局共投入800多万元,让历届住校的中高考生、带班老师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江夏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魏光银说。
我在2018年出版的《代表谈财政》一书中谈及此事,连编辑都被感动了。
推动车改,可以让多少考生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