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以来,武汉启动百万校友智资回汉工程,招商引资签约数字超过2万亿。
知名中学也不落后。
2018年2月13日,“知音校友资智回汉·武汉三中专场暨校友联谊活动”在武汉三中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现场签约和在谈项目共有14个,总金额近60亿元。
2018年12月16日上午,“情系省实验 智汇凤凰山”——武昌区校友资智回汉活动在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举行。包括新松智能产业平台在内的8个项目成功签约,实现招商引资超过280亿元,引进高级人才1名。3名省武昌实验中学校友获聘武昌区招商、招才大使。
一些县城没有大学怎么办?枝江市想了一个办法:中学校友一样回归。
2018年3月31日,枝江中学校友举办“宜才宜用·资智回枝”投资洽谈会,签订招商引资项目28个、协议总投资144.8亿元。
创办于1912年的枝江中学,仅恢复高考以来,已培养数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上海置恒电气董事长姚毅,国内真空镀铝行业领跑者、嘉兴鹏翔包装总经理曹赤鹏,孚惠资本董事长胡明等一批知名校友。
今年清明节期间,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领导与教授开座谈会,签研发合同。
2021年4月3日,恩施州第四届(2021年)“利川人”大会举办。大会以“美丽乡建·家乡有梦”为主题,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利川人以及在这片热土上工作、生活的利川人和新利川人代表齐聚清江河畔,畅叙乡情看变化,共商共建谋发展。
此次大会分为现场观摩、主旨大会、项目洽谈和乡贤座谈等环节,广泛搭建“双招双引”平台,为能人志士回乡投资兴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舞台。
这种大会,已经办了三届,去年在网上进行。前三届大会累计签约落地项目41个。这是我宣传“逆向思维”的案例。
今年会上现场签约了4个项目,项目涉及异形锂电池生产、数字金融产业发展、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和茶旅融合打造。今年以来,乡贤纷纷返乡兴业,签约总金额达10亿元。
为“百名专家助利川”代表和10名招商大使分别颁发聘书和荣誉证书,为湖北大学利川生态产业研究院揭牌。这应该是利川市在武陵山康养学院之后的第二所大学。
4日,参会人员将返回各乡镇,参加乡贤座谈,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今天又有好消息。
4月2日上午,黄州区举行2021年一季度教授回乡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现场签约项目6个。黄州区集中签约六个教授回乡项目。
来自武汉轻工大学、江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文华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的专家教授分别与黄州区人社局、黄州4家企业签约大学生实习实训和见习共管合作、水产膨化饲料研发、大豆高纤维健康食品创制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湖北省废旧纺织品高值化回收利用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湖北硅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聘请科技副总等6个项目。
江南大学我去过一次,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源起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8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
此次6个项目集中签约,对黄州区教授回乡“千人计划”工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推进了教授回乡“千人计划”落地见效。一个专家教授带回一个团队、带回一项技术,来助推一个产业,做强一个企业,为黄州经济注入了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有力助推了黄州高质量发展。
武汉一直在做“一个院士一个产业”。
2020年12月7日,黄冈市启动教授回乡“千人计划”,计划用一年左右时间,吸引1000名以上在外黄冈籍院士、研究员、教授(含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人才回乡服务。这是该市连续3年实施能人回乡“千人计划”后,创新推出的又一项招引计划。
素有崇文重教传统的黄冈是湖北人口大市,也是人才大市。改革开放后,大批黄冈人走出家乡,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教授、科技精英。该市市委人才办最新数据显示,已确认的在外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黄冈籍人才有5731人,其中院士有12人。
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是黄冈发展的一大短板。“这么多在外人才是宝贵的资源,我们以往重视不够。”黄冈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期待通过教授回乡“千人计划”,推动人才、智力、项目和资源回归,引领黄冈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这项计划中,教授回乡可从四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参与决策咨询,二是引领科技创新,三是助力招才引智,四是开展项目投资。黄冈市委人才办介绍,教授回乡除享受能人回乡及人才引进的各项优惠政策外,该市正在“量身定做”专门的优惠政策,以增强家乡吸引力。
黄冈市已成立工作专班,即日起将通过发布公开信、召开座谈会、远程沟通、登门拜访等方式,向在外专家人才发出“家乡的召唤”,同时优化各项服务,力争尽快签约一批项目,启动实质性合作。
黄州区迅速行动、周密部署、强力推进。截止目前,全区共收集687名专家教授人才信息,其中有回乡意愿的专家教授人才204名,全区已收集37条企事业单位合作需求信息,全面落实教授回乡“千人计划”精准对接清单收集工作,共收集126条对接清单。全区共签约15个教授回乡“千人计划”项目,共谋划教授回乡“千人计划”项目45个,其中拟签约项目12个,涵括工业、农业、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
很好。教授+企业家,一起回来。可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