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各大媒体统一报道:建成颐养之家736个,覆盖所有行政村,惠及上万老年人——农村养老的新余探索。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第二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新余“党建+颐养之家”探索经验名列其中。
为留守老人解难题,水北镇3年建起27家老年食堂。
2019年下半年,我到新余市讲课,到过水北商会。因此,特别关心。乡村养老,居然成为商会的义务。
新余水北商会是江西省首家乡镇商会,成立于2012年8月18日。
“精工水北、信义天下”是水北人的精神写照。一直以来,渝北区第一镇水北以盛产能工巧匠而著名,一大批水北人在全国各地从事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加工、工程建设、商业贸易和实体企业,水北人凭着敢担当、讲义气、重情义、行仁义的处事风格成为各行业的领军人物,闯出了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饮水思源、不忘故里,2012年来先后捐资家乡民生事业建设达5000多万元。
水北商会以“凝聚乡亲、互通商情、共谋发展、报效桑梓”为办会宗旨,以“以商养会、以会促商、科学决策、组团经营”为经营原则,积极融入新余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至2013年,该商会已在对外联络、会员发展、合法权益保障等方面成立了“四部一室”机构,分别成立了建筑行业、矿产行业、贸易行业、新兴行业4个促进会。
2012年,新余市以“党建+”为引领,选择民营企业家相对集中的渝水区水北镇为试点,探索“党建+商会”新模式,率先在水北商会实施,346名会员分为15个联络处。商会成立了党委,有102名党员,9个党支部。商会党委以“举党旗、抱团干、带民富”为宗旨,积极推进商会党建工作,有效探索出了一条依托商会统筹推进规模以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对新余市渝水区通过成立民营企业家商会和在商会建立党组织引导本土民营企业家回馈故里、支援农村建设表示肯定。这一点,他们专门给我介绍。
实施党建带群建,充分发挥商会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成立了工会、团委、妇联、商会篮球俱乐部和青年企业家沙龙等组织,共同构建相互交流、服务党群的工作平台。
商会党委成立6年来,各党组织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59起。会员企业带动本乡镇300余人实现异地创业和再就业,形成了“老乡见老乡,携手奔小康”的商会工作新局面。
组织开展“千企帮千户”活动,引导商会15个联络处与水北镇140户、284名贫困人口结成帮扶对子,助推水北镇贫困户精准结对扶贫全覆盖;引导商会党员会员捐资2086万元,助建52个“颐养之家”惠及760位老人,实现水北镇20个行政村颐养之家全覆盖。
商会党委在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颐养之家、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2010年5月,新余遭遇强降雨,洪水涌入村庄,水北镇80余间房屋坍塌、400余间受损。
“助力灾后重建,不是简单地捐钱盖房,得为留守老人解决实际困难。”从泥瓦工成长起来的水北商会党委书记、会长邹细保说,商会党委成立不久便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牵头在伍塘村等地试办老年食堂,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供餐。
2013年9月5日,伍塘村老年食堂开火起灶。
不久后,水北商会党委又发动40余名民营企业家,捐资850余万元设立水北农村居家养老基金,在全镇推广老年食堂。短短3年,水北镇建起27家老年食堂。
2016年底,在总结渝水区等地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新余市出台在全市农村推行“党建+颐养之家”工作的指导意见。
——下好党建先手棋,将颐养之家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市县指导、乡镇领导、村级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颐养之家坚持普惠性养老定位,建设经费以财政投入为主,为每个行政村一次性投入10万元。市、县财政还划拨专项资金,按每位老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运营补贴。
——统一场所标准、设施标准、用餐标准、管理标准、收费标准,实行标准化运营。千方百计降低运行成本,让基层承受得起、老人负担得起。
2017年7月,楼山村颐养之家开餐了。“早餐牛奶鸡蛋,午餐荤素搭配,口味清淡,营养均衡,确保老人吃饱吃好。”人均伙食费统一为每人每月不低于350元,其中200元由老人自缴。
2017年3月起,新余市在颐养之家建设基础上,同步实施晓康诊所推广工程,通过改造村卫生室。晓康诊所按诊察室、治疗室、药房等“八室一间”标准建设,成了乡亲们家门口的“微医院”。
目前,新余市累计筹资4000余万元,建成晓康诊所381所。其中,68所与颐养之家一体化配套建设,94所与颐养之家相距百米之内,219所建在同一自然村。
新余目前已筹集颐养之家建设和运行资金2亿余元,其中社会捐助4100余万元、财政投入6900余万元、老人自缴6200余万元、村级筹资2900余万元。
把老家的老人照顾好,也是一种慈善。
值得湖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