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接受央视新闻专访时表示,2021年宏观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五个方面:
一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先就业的政策。
今年2.5万亿元减税降费政策力度空前,减轻了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不少企业十分关心2021年是否还有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出台。全国财政会议表态称“持续推进减税降费”。2020年部分优惠政策比如小微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可能继续延续一段时间,2021年将有新的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出台,但考虑到财政可持续性,减税降费规模会明显低于今年。
又比如在货币政策方面,部分市场人士认为2021年将可能收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态,让市场吃下“定心丸”。新政策会逐步推出,2021年如果在继续承诺稳岗就业的基础上,银行还是会通过无还本续贷等方式加大对实体支持力度,保持资金流稳定,防止政策断档,引起小微企业经营出现压力。货币政策有一些“退出”问题,比如年初央行发放3000亿元再贷款加大金融机构对疫情物质生产、运输等企业的支持,利率为1.6%,随着生产进入常态,这类政策可能会退出,而对于小微企业可能会保持“连续性”,本息应延尽延。
2016~201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每年都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目前累计已超过6000万人;全国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下,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
据权威机构统计,仅仅2020年上半年,就有超过3000多家的摄影公司破产,12000多家教育培训机构消失,同时11000多家旅游公司倒闭,五万家中小餐馆关门转让,而眼看着下半年形势逐渐变好,可是年底疫情的突变,又让无数人内心蒙上了深深的阴影。
但是在2021年上半年,很多行业也许才会面临真正的大洗牌,很多行业和公司挺不挺得过去,就全部在这半年可以见分晓了。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874万人,2021届大学毕业生预计将达到909万人。
二是把握好宏观政策时度效,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避免急转弯。
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宏观政策将逐步回归常态,一些临时性救助政策将稳妥退出,但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继续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和政策措施。稳定市场主体的政策,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将延续实施。投资政策如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建设债券总体稳定。
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高达3.75万亿元,推动一大批民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有利于补短板稳增长。不过,实践中专项债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一些项目推进缓慢债券资金闲置在账上,一些项目收益注水难以实现项目融资与收益自求平衡,潜藏风险。2021年专项债更加注重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率。一些市场人士认为明年专项债规模相比今年可能会略有缩减。
三是把握好宏观政策节奏,保持政策的可持续性,瞻前顾后、统筹安排。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2021年宏观政策取向的表述,增加了“可持续性”。主要是考虑处理好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等关系,以政策的可持续实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加发展动力,促进经济转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
可持续性是指一种可以长久维持的过程或状态。人类社会的持续性由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三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部分组成。
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里约宣言》(国际环保条约《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简称)指出“为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部份,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作为它积极追求实现的最基本目的之一,环境保护是区分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四是把握好宏观政策重点,提高政策精准性,科学有效实施。
加强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收入分配调节的支持;优化投资结构方向,加快补齐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重点围绕新型消费、区域消费中心建设、农村消费、消费供给等方向,推出有针对性的举措。
2021年财政支出将有4大重点领域,分别是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扩大内需、乡村振兴、污染防治等。
12月25-30日,苏宁易购秋裤销量增长6倍。自发热保暖内衣销量同比增长698%,羽绒服销量增长240%。秋裤销量增速前10城市中,东莞和海口等南方城市在列。海口秋裤销量增长逾10倍。往年聚焦于江浙沪等长江流域的“秋裤线”南移至海口,南移距离长达1000公里。
这个数字很有意思,一降温,秋裤线都南移了。说明我们的消费空间巨大。
五是把握好宏观政策目标,增强政策协调性,维护经济正常运行。
宏观政策要巩固经济恢复基础、熨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就业、价格等经济运行指标回归合理区间。要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发挥好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作用,协同互动,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2月28日,新湖财富旗下植信投资研究院在上海发布2021年宏观经济展望报告《潮平岸阔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乘风破浪?》。报告指出,在经济复苏、基数效应等因素影响下,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大幅波动,呈现出“前高后低”走势。2021年前两个季度,中国经济将迎来高速增长,一季度实际GDP增速可能达到12%至14%,此后逐步恢复到趋势性运行轨道。预计2021全年GDP增长8.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