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还有一个月。在刚刚过去的双休,预测GDP增长的论坛特别多。
一季度中国经济大幅下挫6.8%,二季度我国经济恢复到3.2%的增长,三季度经济增速走高至4.9%。
人们自然就会预测今年最后一个季度的经济增长是多少。有两个比较权威。
——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简称CMF),在京发布其2020-2021年度报告。
报告预计四季度GDP增速达到5.9%,2020年全年经济增速为2.3%。由于经济的持续复苏和基数因素,预计2021年各类宏观参数将全面反弹,全年GDP增速有望达到8.1%,并呈现出明显的前高后低态势,从一季度11.4%的增速降至四季度的5.4%。
CMF的2021年经济数据预测模型中,对2021年主要宏观政策假定包括,赤字率为3%,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为6.6。
——29日,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改革论坛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中国经济从疫情冲击中率先恢复,走势符合预期,三季度增速已达0.7%,全年可争取2%左右的增长。正常情况下,明年可以争取7%-8%或以上的增长率,但不是重返高增长的轨道。“因为今年的基数低,仍属恢复性的增长,今年明年两年增速达到5%左右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状态。”
下一步中国经济指标应如何设定?是否还需要设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目标?刘世锦表示,GDP指标还是要的,但应该是预期性、结果性、后置性的,不再作为挂帅指标。下一步衡量中国经济建议采取就业指标打头、GDP指标收尾的指标体系。
2015年,我建议:GDP增长实行区间增幅,比如6—7%之间,这样会更加准确。2016年、2017年实行了区间增幅,但是,2018年又停止实行。2019年实行固定增幅。2020年没有提GDP的指标问题。
作为预期性、参考性指标。这非常有创意。也体现了高质量增长的新要求。
最近有一个见解,体现了“就业指标打头”的要求。
28日,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召开情况发布会。其中提到,试行企业“休眠”制度。部分督查组反映,市场监管部门对连续两个年度未报送年度报告的企业,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很多企业因短期经营困难暂时歇业,但仍有意愿继续经营,而企业一旦被吊销营业执照,其法定代表人再次创业会遇到障碍。
国务院建议,对未按规定报送年报的企业设立“休眠期”,合理设置休眠条件和程序,承认休眠期间企业合法存续地位,保证企业经营资格和主体资格的连续性。
这就是标志着“六保”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