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这里的关键词就是“企业”。很关键的一点,我觉得就是企业要紧紧抓住研究所和大学。最近武汉的两条新闻说明了这一点。
新闻一:
今年,能源领域的国家队国家电投集团落子武汉,设立武汉绿动氢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打造华中氢能产业基地。产业基地建设正在积极推进,计划明年底完成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中试线并启动量产。4年后,预计产值15亿元。
今年5月15日,国家电投参加武汉市“云招商”央企专场,现场签约项目总投资过100亿元,产品包括燃料电池核心部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以及系统。7月,武汉绿动公司正式注册,基地选址军山科技城和军山创业园。
氢燃料电池,是让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能量直接转换成电能,期间只需加入燃料——氢即可。氢燃料电池汽车加一箱氢(5公斤),只需要5分钟,可行驶约600公里。有专业机构预计,到2050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2万亿元,搭载氢燃料电池的乘用车将占到14%。
其实,武汉不仅是汽车重镇,还是氢能研究基地。
2019年3月20日,首台“汉产”氢能源乘用车在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子公司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研制成功。
格罗夫推出的首款氢能源乘用车是一款SUV,外形较为“后现代”,一对车门像展开的翅膀。
武汉资环工研院院长郝义国介绍,“这是一款全新正向开发的碳纤维车身、全功率氢能动力乘用车,由格罗夫西班牙造型设计中心精心设计,搭载全球领先的氢燃料电堆,全新设计的氢动力系统集成方案,整车质量更轻能耗更低,续航里程1000公里以上。”
紧接着,2019年9月28日,湖北洪湖市政府和武汉格罗夫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举行“氢能专用车建设项目”签约仪式。全国第一个“氢能专用车项目”落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湖新滩经济合作区。
可见动作之快。
今年10月20日,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地大资产公司入股武汉中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签约仪式在武汉举行。
骆驼集团是A股主板上市公司,以“提供绿色动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为集团使命,生产铅酸蓄电池、纯铅薄极板电池、动力锂离子电池,是国内储蓄电池领军企业,连续8年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中地大资产公司作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对外投资的窗口,始终关注着氢能产业的发展。
中极氢创于2018年12月获湖北省经信厅批准筹建湖北省氢能制造业创新中心。2019年8月获得华中首张CMA认证资质,具备出具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权威检测报告的资格,打造氢能行业“光谷标准”。
不知道绿动公司与地大的公司有没有合作关系?
新闻二:
11月6日,湖北大学微电子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新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4个新工科学院揭牌成立。
包括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三六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6家行业领军企业与湖北大学4个新工科学院签署校企共建协议。腾讯将与学校人工智能学院合作,共同开发相关课程及师生人才培养,成立“订单班”。“订单班”的学生毕业后经过考核,将有机会进入腾讯工作。
教育部自2017年2月起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湖北大学对接国家存储器产业、人工智能及智能技术与系统产业、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产业进行布局,新组建微电子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新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如果说大学的专利是“星星之火”的话,那么只有大企业集团投入资金市场,才能够使大学创新之火“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