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财经记者打来电话采访,总书记在最新一期《求是》发表的文章中提到,要大力发展中西部非省会城市。
说实话,我还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记者就是观察的细致。教学相长,采访被采访也是相长。所以我从来不拒绝采访。
不过确实如此。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
在沿海,一般是非省会城市经济规模大于省会城市。
深圳GDP大于广州,泉州大于福州,苏州大于南京,无锡一度大于南京,青岛大于济南,要不是莱芜与济南合并,烟台都超过济南。大连大于沈阳。只有杭州大于宁波、温州。
而在中西部,就没有这种情况,省会城市就是老大。
因此,中西部就是要在不影响省会城市发展的同时,把一个省的老二、老三发展起来。这也是湖北最为典型的问题。
请看原文:
习近平:《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
“要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城市之间既要加强互联互通,也要有必要的生态和安全屏障。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结合湖北的情况,我们来聊一聊体会。
一是我很早建议,在武汉获得国务院不少于20项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湖北省政府要把省级政策资源向宜昌、襄阳倾斜,因为除了武汉之外,湖北的其他城市能够得到国务院政策支持的相当有限。最新的武汉政策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武汉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
武汉将整合阳逻港后方的港口物流区、铁水联运示范基地、阳逻综合保税区、公路中转中心、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等5个核心设施,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武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总占地面积4750亩。
可以说武汉政策多的用不完,其他城市则没有政策,所以,省政府要多关注武汉之外的城市。
二是要发挥宜昌、襄阳的作用。郑州基本上在河南的中心偏上,而武汉则在湖北东部,宜昌、襄阳反而是在中心。借鉴河南洛阳、江西赣州等市市委书记由省委常委担任的现实,我在15年前建议宜昌、襄阳市委书记由省委常委担任。直到2012年才被当时的省委书记采纳。
三是把“一主两副”升格为三个城市圈。最大限度地发挥三个省委常委的作用。武汉城市圈1+8,是一个老城市圈了。宜昌城市圈由宜昌、荆州、恩施、神农架组成。襄阳城市圈由襄阳、荆门、十堰、随州组成。不要再提“宜荆荆”。这样的话,鄂西北、鄂西南、鄂东就形成一大两小三个城市圈。同时,再加上三个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汉江经济带、清江经济带。
一直希望湖北省的十四五规划能够采纳我这个建议。
总书记说的“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仿佛就是针对湖北说的。
湖北不构建宜昌、襄阳城市圈,总量难以做大。
无独有偶,山东也是三个城市圈: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区域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之一,着力提高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耦合性、均衡性。
果断提出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格局:
“一群”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
“两心”即支持济南、青岛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三圈”即推进省会(济南)、胶东(青岛)、鲁南三大经济圈区域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