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察东风公司,学到历史知识。
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项目中没有二汽。
1952年,毛主席提出“中国这么大,光一个一汽是不够的,要建设第二汽车厂。
1953年1月,一机部汽车局上报了《第二汽车厂建造说明书》,设想仿制苏联2.5吨的嘎斯51#,年产10万辆以上。开始筹备并选址。工厂委托原苏联设计,由苏联汽车拖拉机设计院为主,中国一机部汽车局和第一设计分局配合。
1954年,中央同意由时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的刘西尧任二汽建设筹委会主任。初步选址定在武汉。
“二汽”最初的厂址选在武汉青山答王庙,即今天武汉钢铁公司所在地(这个说法有点出入。另外一种说法是“水果湖至东湖地区”。武重历史中也提及:在沙湖与东湖间相中了一块地皮,名叫“答王庙”,即现在的中北路青鱼嘴片区。武重的厂区从青鱼嘴一直延展到洪山广场)。因此水果湖地区的说法更可靠。
因前苏联提出武汉有长江大桥及一些大企业不利于国防,参与谈判的李富春副总理得知后,立即向中央报告了这一情况,很快中央临时决定把“二汽”放到四川去。经过有关人员踏勘,1956年1月,初步将“二汽”厂址选定在成都郊区的保和场(牛市口)。但由于“一五”期间基建项目过多,1957年3月中央正式宣布“二汽”下马。
下马的原因表面上是因为“一五计划”摊子铺得太大,国家人力、物力难以承受。实际上是中央内部对于工业发展速度产生了分歧。在“反冒进”的形势下,二汽被迫下马。
1958年6月,中央第二次提出建设二汽。原因是朝鲜战争结束后,大批志愿军回国,在讨论志愿军某个师的安排时,毛泽东很干脆命令某师集体转业到江南建设第二汽车厂,并说二汽就在湖南建吧。时任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一听要在湖南建,立刻安排到湖南选址。由汽车局组织,长春汽车工厂设计处(后改为第九设计院)参加,先后两次到湖南选厂,踏勘了湖南长沙、常德、怀化、溆浦、邵阳、芷江等地,其中第一次选在长沙附近和常德的德山,第二次选址则倾向芷江,后经过反复研究和对比,厂址最后定在湖南常德一个原日军废弃的飞机场。到了1960年,由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二汽的第二次筹建工作搁置下来,又不了了之。
1964年4月,国家的经济形势略有好转,建设“二汽”第三次提上中央的议事日程。在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毛泽东主席决断地说:“建设第二汽车厂是时候了!”为此,一机部又正式向中央写出报告,建设一个能生产1至8吨汽车的生产基地。中央在三线建设的问题上明确二汽再次上马后,一机部段君毅部长便决定由饶斌和齐抗两人负责筹建二汽。7月,又向中央和周总理报送了《第二汽车厂建设方案》。1965年12月21日,经饶斌提议,报中央批准,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决定成立第二汽车厂筹备组,饶斌、齐抗、李子政、张庆梓、陈祖涛5人组成领导小组。由汽车局和当时划归“二汽”领导的长春汽车工厂设计处参加,到湖南、四川、贵州、湖北、陕西五省踏勘。中央对二汽的厂址提出“靠山、分散、隐蔽”的六字方针,要求厂址要靠近大山,关键设备还要进洞。
在此期间,中央有意把川汉铁路原先设计从湖南过而改从湖北过,要他们马上到湖北去看看。也正因为川汉铁路线方案的变化,1966年1月,“二汽”厂址最终改选在湖北郧县十堰到将军河一带。
据不完全统计,“二汽”第三次上马,从1964年10月中旬到1966年1月中旬的15个月中,先后有13人参加选厂址工作组,共8次从北京出发,踏勘了57个市县的地区,记录数据共约12000多个,终于完成了“二汽”厂址前期准备工作。
1966年5月10日,国家建委在北京召开会议,会议确定二汽厂址定在鄂西北的郧阳十堰到陕西的旬阳一带。
1966年10月7-26日,一机部牵头在老营公社召开了选址现场会议,有国家计委、建委、一机部、汽车局、设计总院、湖北省委、中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及30多个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和二汽各专业厂的筹备人员等500多人参加,会上确定建厂范围是:东迄白浪、西抵堵河、北至刘家沟,南到枧堰沟,东西长20余公里,南北长10余公里范围内。所形成的《老营现场会议纪要》正式以一机部的意见上报国家。
尽管在1967年4月1日,第二汽车制造厂就在十堰举行了开工典礼,但工厂建设并没有展开。
二汽的“官方法定诞生日”确定为1969年9月28日,即开始大规模建设的起始日。1969年,武汉军`区宣布成立“二汽建设总指挥部”。是年9月28日起,二汽才正式开始大规模建设。
二汽党委书记饶斌同志总结了一汽由苏联斯大林汽车厂包建的经验,结合国内经济建设“全国一盘棋”的总体思考,坚决恢复和贯彻建厂初期提出的“十四条”,提出了按照汽车的总成分工,由国内的汽车厂家分别“包建”。一汽包建了11个分厂(主机厂、总装厂、发动机厂、底盘车桥厂、铸造一厂、铸造二厂、车轮厂、车身厂、车架厂、底盘零件厂等);上海包建了6个分厂(标准件厂、钢板弹簧厂、仪表厂、水箱厂等),北京包建了化油机厂;武汉包建了轴瓦厂。
1993 年2 日神龙汽车公司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基,标志着二汽武汉基地的成立。
2003 年,东风公司总部迁至武汉。
从1954年到1993、2003年,二汽的起点和终点在画了一个圈之后,优美地重叠了在一起。
二汽改变武汉经济结构的日子,差一点提前到1954年。
历史就是这样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