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提出:
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要深刻把握“都”与“城”、保护与利用、减量与提质的关系,把服务保障中央政务和治理“大城市病”结合起来,推动政务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老城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相互促进,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人居环境一流的首善之区。
要突出政治中心的服务保障。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统筹好北京市搬迁腾退办公用房的承接利用,优化中央党政机关办公布局,稳步推进核心区功能重组,以更大范围空间布局支撑中央政务活动。
加强老城整体保护。北京老城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是北京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全国文化中心最重要的载体和根基。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坚持“保”字当头,精心保护好这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
……
由此,我们会想到另外两座城:通州副中心、雄安新区。
通州副中心是通州区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工作规划的城区,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新城将初具规模。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48平方公里,未来人口承载将达到100万人。
提了四次,最早是2012年6月29日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年12月20日,北京市级机关首次搬入通州,2018年10月18日,北京市国资委发布正式消息,确定北京市委市政府即将在11月15日正式启动搬迁工作:首期启动的可能是四套班子和四小部门的搬迁,合计将会达到2万人左右的规模。而后,将会直接或者间接推动超过40万人正式入驻通州城市副中心!
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研究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有关情况的汇报》。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的国家级新区。
按照中央政府的规划方向,雄安新区将成为世界级的现代绿色智慧城市。随着无人驾驶汽车、人脸识别、无人超市、布局 5G网络等尖端技术的出现,这座充满科技感、承载千年规划的“创新之城”开始崭露头角。海绵绿地、智能路灯、生态停车场、无人值守人脸声波纹识别超市、无人驾驶汽车路、透水植草砖等等将会充盈整个城市。
8月17日10时30分,在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咽喉区,随着最后一组长钢轨平稳落在无砟道床上,连接北京市与雄安新区的城际铁路实现全线轨通。
这些努力,让我们想到早期的北京老城的保护者们。
1949年12月,时任北京市市长的聂荣臻在长安街六部口北京市政府办公大楼主持召开了城市规划会议。
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市各部门领导、在京的苏联专家。
中国方面的专家有梁思成、陈占祥等人。前者时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后者则是北京建设局企划处处长。
会上,苏联专家巴兰尼克夫提出要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在长安街两侧建设新中国首都的行政中心。北京没有大的工业,但是一个首都,应不仅为文化的、科学的,艺术的城市,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大工业的城市。
苏联专家的规划方案让梁思成和陈占祥大为吃惊。
1950年2月,梁思成先生和陈占祥先生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史称“梁陈方案”。它的内容,不是梁思成反对拆城墙那么简单狭义,也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北京古城的完整留存。
梁与陈。
本着“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原则,梁、陈两位先生对新中国的首都作了科学的规划,一方面,从整体保护的构思出发,建议把中央行政中心放到西郊,为未来北京城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避免大规模拆迁的发生,降低经济成本,自然延续城市社会结构及文化生态;另一方面,提出平衡发展城市的原则,增进城市各个部分居住与就业的统一,防止跨区域交通的发生。
众所周知的原因,“梁陈方案”没有被采纳。
梁思成先生当年说“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我是对的”。
不管怎么样,现在补救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