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湖北“30条”加快大健康产业
7月7日,在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118场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出台了30条政策意见加快湖北省大健康产业发展。
目前,湖北省大健康产业规模已超过4500亿元,辐射医疗卫生服务、医药制造与销售、健康养老、休闲养生和健康体育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在财政金融予以支持。设立省级大健康产业发展财政性专项资金,对获得国家一类新药生产批件的企业,每个产品给予3000万元奖励;对在全国同类仿制药中首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按经认定实际投入研发费用的20%予以奖补。设立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基金,吸引社会、企业、地方政府等共同参与,用于支持我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等。
加快形成工作合力。主要包括:在省级医保目录调整时,支持本省医药、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和技术优先纳入,对重大创新产品和技术实行“一品一议”制度;改革新增和修订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办法;完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医疗器械快速审批机制等。
《关于加快湖北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十大重点任务,分别是抗病毒药物研发联合攻关(G60科创走廊大飞机合作企业库)、高端医疗装备进口替代、中医药振兴发展(李时珍医院)、新兴医疗快速成长、健康食品提档升级、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健身康体消费升级、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民营企业如何跟进?
4月15日,汉商集团注册成立汉商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瞄准医用药品研发、健康管理、医院服务管理、养老服务等业务领域。
5月20日,汉商集团根据黄璐琦院士和团队授权“配方”制作的“汉方一号”植物饮品,在多个网络平台和100多家线下连锁品牌药店同步上架,这是公司首次涉足保健饮品生产等领域的一次有效尝试。
7月10日晚间,汉商集团对外发布公告称,拟出资7130万元收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31%出资份额,成为该中心第一大股东。
我国辅助生殖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由2013年的115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2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7%。预期我国辅助生殖服务市场将于2023年增长至527亿元,湖北辅助生殖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在30亿左右。
武汉连锁养老加快布局,瞄准旅居养老模式,今后,老年人可选择在国内任一网点养老。
2、9个新职业:可务正业
年轻人的新出路。网瘾者也有新希望。
人社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9个新职业。这是我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颁布以来发布的第三批新职业。
分别是“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城市管理网格员”“互联网营销师”“信息安全测试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社群健康助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3D)。
还发布了一些职业发展出的新工种,如互联网营销师职业下增设的“直播销售员”,人们熟知的“电商主播”“带货网红”有了正式的职业称谓。除此之外,“互联网信息审核员”“小微信贷员”“劳务派遣管理员”“泥板画创作员”等5个工种也成了正式的职业称谓。
此次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了扩大公共卫生辅助服务从业者队伍,此次新职业发布还将原有的“公共卫生辅助员”职业下的三个工种,“防疫员”“消毒员”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员”分别上升成为新职业。
还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需要的新业态领域,以及适应贫困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需要的促进脱贫攻坚领域。
新职业的开发和论证推动,对就业创业也会有带动作用。有一些职业它可能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职业,对于农村转移的劳动者,对于现在现存的这些下岗失业人员,那么他们通过及时转化职业岗位能够实现就业。
日前,教育部提出“开设网店、从事互联网营销、电子竞技和运营公众号”属于自由职业,约0.9%的2020年应届生选择了自媒体博主、电竞师、网店店主等自由职业和创业身份。
3、鼓励企业开展技能培训
6日,市人社局集中公布了“黄金十条”培训补贴政策和申报指南,从就业创业培训、岗位适应培训、提升技能培训三个方面制定十条补贴政策,支持在汉企业以训稳岗、以训扩岗。
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企业,在停工期和恢复期可申报线上技能培训补贴,按照培训费的95%补贴企业,每人最高不超过1000元,保障企业以训待岗。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民工就业意愿,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定向、定岗培训和专项技能培训,提升转岗和失业农民工就业技能。
为鼓励企业提升一线职工技能水平,稳定各类就业岗位,企业可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以工代训和专项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对新录用技能岗位职工,在1年内开展不少于60个课时的培训,对培训合格人员按照每人1000元标准补贴企业;集成电路、信息网络、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以及现代服务等我市重点产业、支柱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将按每人不超过300元标准给予企业补贴;对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以及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的企业开展以工代训,将按照每人每月500元标准给予培训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此外,对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养老护理行业(厦门助老员)、家政服务(苏州老人夜间陪护)等行业开展技能培训的,将给予培训补贴并提供培训服务和指导。
“黄金十条”特别为新型学徒制培训、新技师培训、职业技能竞赛培训制定高标准补贴政策。
例如,企业组织生产一线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参加新技师培训,按照高级技师5000元/人、技师3500元/人、高级工2000元/人的上限标准给予补助;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的将给予企业每人每年4000~6000元的培训补贴;入选世界技能大赛武汉市集训基地的建设单位,给予50~100万元的基地建设和集训补助,对进入各级技能大赛决赛的职工进行赛前培训,分别按照国家级竞赛培训每人3000元、省级每人2000元、市级每人1000元、区级500元标准补贴企业,同时,企业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按照进入决赛每人500元的标准补贴企业。
4、全国首批“数字商场”上线
7月7日,支付宝数字生活开放平台宣布,全国首批“数字商场”正式上线,华润置地旗下50多家购物中心将把服务搬上支付宝。
支付宝小程序下单“线上买、线下取”,直播购物“一边看、一边买”等线上线下融合的购物体验是全国首批“数字商场”的特色。
目前,上海、杭州、南宁等6城的华润万象城、万象汇已经率先入驻支付宝数字生活平台,并同步上线了支付宝消费券活动。消费者通过支付宝搜索“一点万象”,进入小程序,选择所在商场定位,即可体验到会员权益、商场服务、线上购物等一系列服务。
实体商场的数字化能给消费者带来高效、便捷的购物体验,小程序、消费券、会员营销等手段,帮助商家链接了人、货、场,未来新零售是全域数字化的融合、创新与增长。
5、遥控机器人隔空补货
由于人手不足,日本两家便利店连锁企业打算今年夏季引进机器人,员工不必亲自去店铺即可遥控机器人在货架补货。
机器人企业Telexistence负责研发这种人形机器人。全家便利店打算今年夏季在东京部分店铺测试,由员工头戴虚拟现实终端,遥控机器人在货架补货,以提高工作效率、削减运营成本。
全家便利店打算先安排机器人在货架补充瓶装饮料商品,再逐步增加补货品种,在2022年底前最多安排20家店铺引进这种机器人。如果进展顺利,店铺即使在当地难以找够人手也能继续运营。
罗森便利店则打算在9月开业的东京都港区分店引进这种机器人,从摆放商品做起,希望它有朝一日能够自主移动,甚至会烹饪炸鸡块等油炸食品。
在日本,便利店长期面临员工短缺的难题。按设想,人类员工可以视这种机器人为分身,一个人不必在场,可以同时照顾到多家店铺完成补货等工作。如果残障人士和老年人也能遥控机器人,就可能在便利店就职。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7月8日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奇戴上5G眼镜,实时指导远在海南的南海博物馆工作人员修复瓷器。该中心与南海博物馆合作的文物保护修复技术远程指导5G系统项目,作为南海博物馆5G创新应用项目的一部分,已入选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
6、富士通公司永久居家办公计划
为应对新冠疫情,日本技术企业富士通公司宣布,位于日本的办公空间将缩减一半,同时为在日本工作的8万名员工提供“史无前例的灵活”办公方式。
居家办公尽可能将成为新标准。富士通将引入新的工作方式,能给员工提供更有动力、生产力和创造力的体验,从而“推动创新并为客户和社会带来新价值”。
富士通员工今后将以远程工作方式为主,从而使他们能够根据工作内容、业务角色和生活方式灵活安排时间。
远程办公、居家学习等需求的增加,拉动了对云计算的需求,也带动了对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基础设施等云IT基础设施的投资。
全球云IT基础设施一季度支出同比增长2.2%。
2020年全年,预计全球云IT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将达695亿美元,在全球IT基础设施投资额中所占的比例将达54.2%。
二季度个人电脑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11.2%,达到7230万台,为近年来最大涨幅。主要是疫情期间用户在家上课及办公需求增加,和厂商们的生产线恢复了正常出货所致。
7、北斗预警,武汉成为灾害预警大数据中心
7月6日下午湖南省石门县潘坪村所处的雷家山地质灾害隐患区突发山体滑坡,滑坡体超过300万方,共计造成各项损失超1000万。
2019年12月常德市自然资源局出资在潘坪村附近安装了北斗卫星监测系统。一旦山体发生移动,监测仪器将产生数据并传送至数据公司。随后,数据报告在第一时间被送至常德市自然资源局。
北斗立功。
斜坡滑动变形具有阶段性,典型的滑坡变形位移可分为3个阶段,即初始变形阶段(监测点日变率在1mm以下)、稳定变形阶段(监测点日变率在1-10mm之间)和加速变形阶段(监测点日变率在10mm以上)。由于自然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干扰,大多数情况下斜坡位移随时间变化曲线具有波动而呈振荡或阶跃型,但经过滤波、累加生成等一定的处理,可判定变形破坏阶段。国内外成功的滑坡预报基本都是通过位移监测来实现的。
光谷北斗把“天眼”建到桥梁上,研发北斗桥梁健康安全监测系统,实现对桥梁全天候、自动化记录,车子一跑,大风一吹,桥梁有晃动都能监测到,并立即反馈到系统后台。
武汉,应该建设成为北斗灾害大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