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8日,武汉市委召开十三届九次全会,探索具有武汉特色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努力打造国际化大都市。
一是编制全市“产业地图”,做好“去”“育”“转”“控”四篇文章。
◎做好“去”的文章,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两鸟论),着力培育和引进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的“俊鸟”。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加快推动落后产能搬迁改造、关停腾退,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坚决彻底地“去”。
这是浙江思维,以亩产论英雄。每一亩地产出的税收是多少?
◎做好“育”的文章,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先机,瞄准高端前沿,突破性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高端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做好“转”的文章,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深入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和服务、工程设计和建筑、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做好“控”的文章,编制全市“产业地图”,明确各区产业定位,推动特色产业统筹招商、集中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选择与武汉城市禀赋相匹配的产业,实现产业差异化健康发展。
二是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武汉有83所高校、120万在校大学生、71名院士,众多的高校院所、丰富的创新资源,是武汉最为宝贵的战略资源。
要充分发挥院士领军作用,实施院士引领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要探索完善“大学+”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
院士经济,当年杨松书记提得比较早。
2012年提的比较多的案例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料院士李德仁,先后创办武大吉奥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武大方略数码有限公司、武汉立得空间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高科技企业,担任董事长或首席科学家,以最快的速度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大学+”模式,后来的市委书记陈一新同志谈的比较多。
三是打造大通道、构筑大平台、开拓大市场。努力实现国际空运“一日达”、国际铁路运输“半月达”、远洋运输“一月达”。
前不久,我应邀给市委提了武汉如何“大而美”的建议。现在再补充一点,就是除了汉新欧、江海直达,还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
2019年8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通知。即把原来的简单的“南向通道”升格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宜昌(秭归)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对于武汉港来说,也是一个最大的机遇。
西部陆海新通道明确,除了新疆阿拉山口、上海洋山港之外,还有广西北部湾这个大出海口可以利用。而且,宜昌、襄阳通过焦柳线已经开始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了。今年全国两会中,重庆代表团提出,要增加三峡新通道,扩大航运量,但是,要注意到宜昌到武汉最大的航运量也就是5000吨,水深4.5米,即“六四五工程”,更要在宜昌发挥三峡库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作用。宜昌、武汉要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角之一。
四是世界滨水生态名城。武汉将以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修为契机,推动城市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发展,形成“两江三镇、六轴六楔、北峰南泽”的空间格局。
六楔:包括道观河-大东湖、木兰山-武湖、府河、长河-后官湖、鲁湖-青菱湖、梁子湖-汤逊湖等六片放射状城市楔形生态绿地。
打造百里沿江生态文化长廊和东湖生态绿心,加快建设一批湖泊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口袋公园,构建一批通江、达湖、连山的绿色廊道。
陈一新到武汉后20天,就提出规划建设长江新城、长江主轴、东湖城市绿心三大亮点区块,这也跟看图有关。
2017年5月,陈一新接受凤凰专访时强调:重视地图“手中有图心中有数”。
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陈一新解释,到任后看地图发现,武汉的发展空间很大,完全可以靠近长江规划建设长江新城。
关于长江主轴,陈一新透露自己刚到武汉一段时间,每晚都在研究武汉的城市卫星图、地图等资料,召集规划等相关部门专家集思广益,深入论证武汉长江主轴作为城市中轴的科学性。
他形象地描述了武汉的地形,像一个东南飞的蝴蝶,以长江为轴心,两边对称发展,把五环外的武汉规划区域沿长江折叠起来,刚好重合。
陈一新还透露,他几乎利用每天晚上,每天走一段,已经走完了长江一桥和二桥之间的两岸。陈一新认为,这个中轴如果打造出来,将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陈一新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还提到,亮点区块建设一定会科学论证,精心规划。武汉长江主轴规划优化,将邀请全球顶级设计师和设计团队组成“国际设计联盟”。长江新城,则已委托市政协广泛调研论证(我参加了经济组,基本建议是放在汉口北——武湖一带)。
在2017年11月的专家座谈会上,我也听到他说地图的事情。
五是治理之要,高素质干部。要着力培育“实干型” “攻坚型”“创新型”“团结型”“廉洁型”干部。
2017年8月31日,陈一新与武汉市百名“狮子型”干部上任出征集体谈话。陈一新勉励大家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永怀一颗狮子般的进取心,扬“狮子”之长、补“狮子”之短,以“非常之举”展“非常之能”,成“非常之事”,为复兴大武汉建功立业。
2017年5月,武汉创新开展“狮子型”干部大调研,共发现掌握人选309名。其中,108名被提拔任用,年纪最大的57岁,最年轻的33岁。陈一新说,调研选拔“狮子型”干部,就是要不论年龄、不论资历、不唯票数、好中选优,真正把“官帽”用在激励干部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上。
陈一新指出,“狮子型”干部个性鲜明,优点突出,但也有明显缺点:容易自视甚高,滋长骄傲自满情绪;容易急躁冒进、盲动冲动、虑事不周;容易为创新而创新,刻意追求标新立异甚至哗众取宠;容易急功近利,过度追求政绩;容易独断专行,搞个人英雄主义,不善于团结协作;容易闯“红线”碰“高压线”,误入“陷阱”。
武汉市委召开的十三届九次全会非常重要,在以往的基础上向前迈了一大步。
但是,武汉最大的问题是远离四大经济区,孤立地发展。
6月20日,《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年度报告》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撰,权威性毋庸置疑,今年为第二次发布。值得一提的是,武汉连续两年都在10名开外!2019年是12位,
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金融服务、政务环境、普惠创新这五个评估维度的分项排名中,武汉仅在金融服务维度中排名第10,最差的是人力资源维度排第16,普惠创新维度15,政务环境13,基础设施维度12。
其中除了基础设施属于硬件外(外联不够,和周边城市紧密度太低),其他三个维度都属于软件方面,看来武汉还需要解放思想,提高改革开放力度,大力吸引人才并努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才能补齐短板!
武汉经济协作区(长江中游经济圈)于1987年5月23日在湖南岳阳成立,为中国大陆中部地区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以武汉为中心,跨越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南(湘)、湖北(鄂)、江西(赣)和河南(豫)四省武汉城市群、湘东北城市群和赣北城市群构成的经济圈。截止2005年11月市长联席会议,成员共计31个城市。其最高协调和决策机构为“市长联席会议”,每二年举行一次。但是,武汉经济协作区的合作越来越弱。
这也是央视排行榜提出的问题——武汉怎么与长沙、南昌合作?
看来比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