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下午参加了应对疫情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建议如下:
1、大力发展“新文化”。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88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9%。
一季度,依托互联网、多媒体、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文化”新业态逆势上行,线上文化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在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中,受疫情防控期间暂停或取消聚集性文化活动的影响,文化娱乐休闲服务营业收入降幅最大,比上年同期下降59.1%,其中的娱乐服务和景区游览服务分别下降62.2%和61.9%;文化传播渠道下降31.6%,其中的广播影视发行放映和艺术表演分别下降78.5%和46.2%。
从文化及相关产业细分行业看,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2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占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1.0%,比上年同期提高8.1个百分点。
其中,互联网广告服务、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广播电视集成播控、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行业的营业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湖北省的情况也差不多。
这是一种与手机有关的“新文化形态”。即手机文化经济。这是一个不可能变化的方向。其实。现在人们最大的文化支出就是手机费用,但是,这些并不算是文化产业,而是通讯费用。最近。我以党外人士身份向上提建议,把真正的文化支出纳入文化统计之中。
今年两会上,就有“新就业形态”的提法。
2、加大文化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
在招商引资和十四五规划中,多考虑文化产业。
5月15日上午,2020武汉“云招商”央企专场举行。
保利集团将在武汉积极筹划发展文化产业,将在武汉建设文化创意中心和演出中心,为广大武汉市民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在武汉的工艺艺术品产业方面,保利计划提供更多就业和培训,落实新健康丝绸之路计划。
4月28日,珠海·宋城演艺度假区项目在珠海斗门区开工。
总投资150亿元,拥有22个剧院及表演场所、35台剧目、超过30000个观众座位及与之配套的休闲度假设施,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文旅重大项目、世界级演艺度假目的地,将于2022年建成开业,打造中国文旅产业的标杆、世界演艺的朝圣之地,为大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文化支撑。
我建议,在武汉府河湿地公园也建一个。
3、扩大文化消费力。
5月29日消息,湖北省人民政府《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若干措施》近日印发。与文化相关的两条。
(十四)举办长江文化旅游博览会、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集中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等延伸消费。实施“文化成景区、文化进景区”行动计划和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推出湖北文旅名县名镇名村等“十大示范品牌”。
(十八)启动新型文旅商业消费聚集区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各地建设集合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
4、恢复露天电影、汽车影院。
40年前上大学时,周五、周六晚上一般都有露天电影,价格便宜。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导致美国各地的影院关门,2020年最受期待的一些大片推迟上映,比如迪士尼/漫威的《黑寡妇》和米高梅的《007:无暇赴死》。
但这不意味着去电影院看电影是不可能的事。
美国各地的汽车影院不但继续营业,而且收入还大幅增长,因为消费者迫切地在寻找既能出门又不违反社交隔离规定的方法。
举例而言,美国德克萨斯州霍克利的演艺船汽车影院两周前营业额增长了40%,过去一周又增长了95%。该影院的老板安德鲁·托马斯只放映两部电影:迪士尼/皮克斯的《觅法奇程》和环球影业的恐怖电影《隐形人》。
5、发展地摊经济中文化夜市。
最近,地摊经济重新回归。我认为这是新线下经济。线下经济——线上经济——新线下经济。
在摊位中,可以组织文化品种,书籍、工艺品、古玩等。也可以单独设立文化夜市。
近日,在济南西客站片区的印象济南泉世界新添了一条文化主题的夜市,叫印象济南文化夜市。该夜市一周前开市,每天的营业时间为下午4点到晚上10点。这条夜市与满是“烟火气”的美食夜市不同,摊位大多是有文化气息的书店、传统工艺品、古玩等。
6、对文创产品以奖代补。
楚随交锋益智飞行棋、一剑钟情银手镯、勤俭杯、车马出行帆布包......
湖北省博物馆多种文创爆款,亮相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多家国内知名博物馆参与的“博物馆在移动·518文创节”线上活动,这些深挖馆藏IP资源、跨界合作推出的明星文创产品,深受网友喜爱。
7、文旅、体旅、农旅融合。
有的观念的提出,富有启发性。
英山四季花海的马格胜提出:
针对黄冈市英山县的资源优势和文旅发展的成果,未来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要做好四季三旅融合大文章。
文旅融合,重点要挖掘红色文化和毕升文化。
农旅融合,要特别突出开拓旅游+农园及旅游+茶叶产业旅游市场。
体旅融合,除了已有的两个冬季滑雪场和几个山泉漂流项目,吴家山国家地质公园、桃花冲林场、英山尖、20多万亩茶园及千斤坪等地,都是进行户外康体活动的得天独厚场景,可以策划运作并形成具有英山康体IP的特色大市场。
确实如此。当然还有军旅、康旅等内容。
无论如何,文化产业都是中国发展的方向。在座谈会上,有人发言指出,美国制造业出现空心化,但是,文化产业并不空心,成为最大的产业。
有人排出文化产业十大强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法国、英国、意大利、中国、俄罗斯、德国。
毫无疑问,美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作为世界十大富国家排名第七,其文化产值在GDP中占到了20%左右,作为一个拥有众多民族的国家,将各种理念融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哲学观和价值观,在很多的美国大片上就能看到。
经济十大强国排名第三,相比于美国,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虽然有所不及,但同样庞大,在动漫和游戏领域上,通过将一些日本本土的文化和特色在动漫和影视中表现出来,其中动漫对国人就产生了很多的影响。
最近,瞭望智库收集了今年两会近200位代表、委员关于文化的议案、提案及媒体采访内容,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进行语义提取和分析,了解他们关注的重点。
此次工作涉及语料文本超过17万字。在第一轮处理中,从语料文本中选取提及权重较高的5个话题,分别是:
传统/民族文化继承发展
数字/互联网文化
乡村文化建设
文旅赋能
区域性文化规划。
从结果看,除文旅赋能是在国家文旅融合战略、复工复产背景下提出的较新话题,其他四个均是近年来全国两会文化领域讨论的热点。
从性质上看,数字/互联网文化是实现传统/民族文化继承发展、乡村文化建设、文旅赋能等的重要手段。
多位代表、委员也明确提出,利用“新文创”等新型数字文化发展模式,打造地方文化符号,促进地方文旅发展。
这些值得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