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自从总理在记者会上提及地摊经济之后,地摊经济越来越热。武汉也是如此。两个例子。
一是保成路夜市+直播,与时俱进。
保成路夜市曾经号称武汉最大最繁华的夜市。30年前,就是电子市场。我的日立录像机就是在保成路买的。
保成路夜市于5月27日正式开放。到了29日晚上,这里灯火通明,狭窄的巷子,琳琅满目的商品,熙熙攘攘的人群,夜市老板们放声招揽生意,市民随心讨价还价,一派繁华喧闹。这是疫情转好后,保成路的第三个夜市。
记者发现,夜市的很多摊点老板,除了招揽生意与顾客讨价还价,一有闲时就对着手机视频,在网络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小王是夜市手机饰品摊点老板,与朋友一起开了这家夜市摊点,朋友负责现场售卖,小王负责视频招揽生意。
二是豪华宾馆夜市。
五星级宾馆——湖北洪山宾馆“放下身段”,在路边摆起平价夜市大排档——“洪宾夜市”即“阳光1958户外餐厅”,并于2020年5月29日18时在其酒店的路边重磅开市。五星级酒店主厨现场操作,新鲜的食材,五星级品质的服务,同一个地方,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心境,使当晚“洪宾夜市”超级火爆。
早上上班,就给汉口北的朋友发去微信,建议他们的卓尔购打造一个“地摊”模式,为地摊经济输血,提供配套商品。甚至与卓金服、卓集送结合,搞赊销、运输。帮助市民进行大众创业。地摊也是企业走货的路径。
他们答应:认真思考。
但是,很快《证券日报》传来消息:
《证券日报》(苏诗钰)《政策松绑“地摊经济”保民生稳就业》。
一是多地为“地摊经济”松绑。
早在3月份,成都市就发布了《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疫情防控期间对商家和经营者实施审慎包容监管政策。
政策推行两个多月,获得各方好评,其中的“五允许一坚持”有力拉动了当地复工复产。
截至5月22日,全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4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748个,大型商场占道促销点82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891个,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
浙江省杭州市、河南省许昌市也通过开放部分街道为摊贩提供经营场地、帮助解决临时经营设施等难题来实现城市摊贩规范化管理,方便市民日常生活。5月18日,湖北大冶市也发布公告,允许摆地摊。
可以说是“下有民生所呼”和“上有政策松绑”的一次互动,是以人民至上的“善政”的具体体现(总书记在内蒙古团的讲话)。
二是敏感的阿里1688。
5月29日,国内最大的批发平台阿里1688也发布了“地摊经济”帮扶计划,将提供超过700亿元的免息赊购,通过源头好货、数据智能、金融扶持、客户保障四大维度赋能,为超3000万“摊主”提供全方位的进货和经营支持。
三是“地摊经济”也要避免触碰“红线”。
各地大力发展地摊经济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增加就业岗位,让一部分失业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来源,稳定经济发展基础;二是提升城市温度,让社会活力尽快得到激发,配合“夜经济”挖潜内需、保障民生,增强区域发展活力;三是增强发展自信,“地摊经济”彰显了政府全方位稳定经济、提振消费、扩大就业的信心与决心,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强的当下,可以优化发展环境、改善公众预期。
专家认为,“地摊经济”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需要从利弊两方面来看。从利的角度看,“地摊经济”可以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城市温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提振社会预期等;从弊的角度看,“地摊经济”增大了城市管理难度,对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有序竞争、社会安全等带来一定隐患。
因此,对于发展“地摊经济”,政府需要做好的核心工作就是要规范管理。一方面,要在保障公众安全、稳定市场秩序的基础上,尽量采取包容的政策原则,多以鼓励和支持为主,避免出现城市管理执法过度或者标准不一等问题。另一方面,对于由此带来的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要严格管理,要树立底线原则,干扰市场正常秩序的“红线”坚决不能触碰。
要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有温度的执法引导,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真正让“地摊经济”活起来、火起来。
在支持政策方面,一是要在经营场所上提供方便,可以规划出专门的集中区域供小商贩摆摊设点,引导商贩合法合规合理经营;二是免除小商贩的各种税费,在食品安全、防疫检测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三是在金融政策上予以精准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发展社区金融等普惠性金融,为小商贩提供低息的启动资金、原料采购等小额贷款,对于资信条件好的摊贩,可以循环滚动逐渐放大贷款规模;四是要增加正向激励,对于规范经营、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消费者满意度高的小商贩要给予奖励,推行小商贩信用积分制,鼓励其从小商贩到个体工商户、小企业的发展,培育新的市场主体。
这些都是很好的想法。
总理说,6亿人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地摊经济更是少不了。
因此,我觉得,线下经济——线上经济——新线下经济,是一个更高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