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两会的新机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字数少了,但是,内容不减。
政府工作报告对中小微企业提出一系列帮扶政策,一方面资金的量扩大了,另一方面优惠政策的适用期延长。
(1)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2万亿元给地方、企业
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
(2)加大减税降费力度——2.5万亿
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
前期出台6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
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而2018年为1.3万亿,2019年为2.3万亿以内。
(3)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降低工商业电价5% 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
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
减免国有房产租金,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并予政策支持。
(4)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
到目前为止,金融的投入不少于3万亿。
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
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
(5)资助以训稳岗
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2、新就业形态
23日上午,在全国政协经济界联组会上,听完有关委员关于“新就业形态”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新就业形态”也是脱颖而出。
要顺势而为。当然这个领域也存在法律法规一时跟不上的问题,当前最突出的就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保障问题、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等。要及时跟上研究,把法律短板及时补齐,在变化中不断完善。
这意味着,中国要不断的创新。特别是在此次疫情之后,中国已经有很好的管控措施了。
新就业形态一边不断突破传统的雇佣关系,一边重新塑造新的劳动关系。但这一过程中,一些原有的劳动法律法规不再适用,劳动者的法律地位难以认定,权益保护也来不及跟上。相关部门要及时跟上研究,把法律短板尽快补齐,解决新业态就业者的所急所想所盼。
3、消费券+免息券
4月19日,武汉启动总价值23亿元的武汉消费券投放,第一批消费券首日直接带动交易总额超720万元,首日杠杆率13.28。
至5月18日发券一个月以来,通过微信支付使用的武汉消费券拉动消费4亿元,杠杆率达11.4倍。
在所有核销消费券的武汉商户中,有83.6%为小微商户,覆盖近40万家;从消费人群来看,中老年消费者的消费热情高涨,50岁以上消费者的核销最为活跃,人数占比达32.86%,超过其他年龄段消费者。他们在果蔬生鲜、超市便利店、粮油米面等场景消费场景最为活跃。
除了武汉消费券,微信支付还联合武汉本地商家推出城市消费券,包括星巴克、必胜客、周黑鸭、海底捞、家乐福、Nike耐克等数百个品牌商家,让武汉的消费者通过“武汉消费券”小程序就能便捷领取,商家券可与武汉消费券两券合并使用,带动经济复苏。
武汉市还将低保、特困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众每人定向发放专用消费券。
5月21日开始,在银保监会指导下,三大政策性银行将联合网商银行,向小微商家和个体工商户发放百亿贷款“免息券”,第一批“免息券”将在包括武汉、宜昌在内的全国81个城市发放,有营业执照的小商家可上支付宝领取。
具体来说,有营业执照的小商家小店,可以在支付宝上搜索“免息券”,通过信用风控评估,有贷款额度的用户都可以领取“免息券”,第一批每人可以领取2张,每张代表1万元贷款的1个月免息权利。
4、广州成立直播电商研究院
国内首家直播电商研究院已于近日在穗成立,将为广州发展直播电商产业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
疫情期间,直播电商释放出巨大消费潜力,成为传统消费业态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3月25日出台的《广州市直播电商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广州要打造“直播电商之都”,希望充分发挥广州直播商品多、供应链完备等优势,大力发展直播电商产业,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州直播电商研究院设在中山大学,将为直播电商发展建立行业标准、助力人才培养、提供政策建议。
作为一个长远的方向。
5、摆地摊增加就业
成都允许占道经营(摆地摊)后,两个月增加了80000个就业岗位。
湖北有没有城市敢跟进?
大冶来了。
18日,大冶市发布了《关于开放临时夜市场所促进市民消费的公告》。全文如下:
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进一步优化市场供给、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回补,提升消费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决定开放临时夜市场,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申请入驻设摊营业,现公告如下:
一、夜市场所位置
青铜文化广场、雨润广场、尹家湖公园法制广场等区域指定区域。
二、开放时间
自公告之日24时起至10月30日零时止,每天晚上18时30分至21时30分允许营业。
三、市场准入商品范围
日用百货、服装鞋帽、工艺品及DIY手工艺品、家用小电器等生活用品。
四、管理要求
进入临时夜市场所的经营者,自觉遵守市场经营秩序,服从市场管理,维护好市场环境,主动做好疫情防控等工作。
大冶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大冶市商务局、大冶市场监督管理局。
希望跟进的城市越来越多。这样才能够提高民众的生存能力。
在《市场经济意见》中也提到: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7年8月签署国务院令,正式公布《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并自2017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办法》的一大亮点,就是放宽了无证无照经营的查处范围。这就意味着,政府部门将在针对小摊小贩的管理中体现更多的人性和宽容。事实上,给摊贩更多的宽容,就是给民生更多机会,也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的又一新动能。
小摊小贩是每一个国家都存在的一种谋生就业生态。
在一些发达国家,对流动摊贩的管理较为宽松。比如在美国,路边小摊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一些城市还有定期或不定期的街头集市;英国则把各种摊贩视为城镇商业的一部分,有些城市还对有明显地区文化特点的摊贩加以保护;韩国街头也有很多装饰得很漂亮的流动商贩,形成一种“道路文化”。
在2017年国务院公布的《办法》中,明确将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的规定,从事无须取得许可或者办理注册登记的经营活动,排除在无证无照经营的范围之外。至于查处无证无照经营,相关部门也应当坚持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具备办理证照的法定条件、经营者有继续经营意愿的,应当督促、引导其依法办理相应证照。此外,法律、行政法规对其处罚没有明确规定的无照经营行为,适当减轻法律责任,不再予以没收工具,并降低罚款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