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拉动消费4亿
4月19日,武汉启动总价值23亿元的武汉消费券投放,第一批消费券首日直接带动交易总额超720万元,首日杠杆率13.28。
至5月18日发券一个月以来,通过微信支付使用的武汉消费券拉动消费4亿元,杠杆率达11.4倍。
在所有核销消费券的武汉商户中,有83.6%为小微商户,覆盖近40万家;从消费人群来看,中老年消费者的消费热情高涨,50岁以上消费者的核销最为活跃,人数占比达32.86%,超过其他年龄段消费者。他们在果蔬生鲜、超市便利店、粮油米面等场景消费场景最为活跃。
除了武汉消费券,微信支付还联合武汉本地商家推出城市消费券,包括星巴克、必胜客、周黑鸭、海底捞、家乐福、Nike耐克等数百个品牌商家,让武汉的消费者通过“武汉消费券”小程序就能便捷领取,商家券可与武汉消费券两券合并使用,带动经济复苏。
武汉市还将低保、特困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众每人定向发放专用消费券。
2、码上经济报告
5月18日,腾讯微信、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共同发布《2020码上经济“战疫”报告》。报告显示,疫情期间(统计自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5月6日)码上经济第一季度交易额同比增加25.86%,政务、商家、个人总用码量达1400亿次,人均节约耗时29.2小时。
3月以来,全国50余省、市、区通过微信向市民陆续投放超百亿消费券(含未发放金额)。武汉、湖南、广东等省市纷纷在码上经济的拉动下,走出疫情困境,跑出复苏“加速度”。
3、杭州最初拉动消费15倍
杭州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9日下午4点,已兑付政府补贴2893万元,已带动杭州市场消费4.53亿元,拉动效应达到惊人的15倍。
“本来去星巴克只要一杯咖啡,为了凑够40元消费券享优惠,又买了一个可颂。”杭州白领吴芬,为了薅消费券的羊毛,开支比平时多了。
便利店同样也是消费券的受益者。以浙江罗森百货有限公司一家办公楼立地门店为例,发放首日早晨8点至12点,与同时段比销售额环比增幅120%以上,客流环比增长105%,客单环比增幅120%。
在绿地优选超市,本来只想买瓶海鲜酱油的李凯,后来也提着一箱生蚝出来了,因为酱油15元,生蚝只要28元,加起来43元,杭州消费券自动抵扣10元,实际支付33元。
在联华华商旗下杭州区域门店,周六(28日)支付宝支付占比突破60%,平均客单价79元,周五周六两天通过支付宝的交易额超过2000万元,在第一波杭州市消费券激发下,门店客流明显增加。
3月27日,首批杭州消费券一上线就受到热捧。杭州联华华商超市周末两天支付宝的总交易额突破2000万、全家便利店杭州200多家门店平均营业额增幅超过20%。“早餐、看病、加油这样的刚需都可抵扣,这波福利够直接。”市民徐女士点赞。
4、继消费券后,又来了免息券
5月21日开始,在银保监会指导下,三大政策性银行将联合网商银行,向小微商家和个体工商户发放百亿贷款“免息券”,第一批“免息券”将在包括武汉、宜昌在内的全国81个城市发放,有营业执照的小商家可上支付宝领取。
具体来说,有营业执照的小商家小店,可以在支付宝上搜索“免息券”,通过信用风控评估,有贷款额度的用户都可以领取“免息券”,第一批每人可以领取2张,每张代表1万元贷款的1个月免息权利。
领取后,商家就可以在支付宝App直接取用“无接触贷款”了,并且凭借“免息券”享受相应的利息减免。例如:小王有5万元贷款额度,想贷款一个月用来进货,那么领取“免息券”后,他就只需要为其中的3万元支付利息。
这也是全国首次大范围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免息券”,在银保监会的指导下,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三大政策性银行牵头,向网商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再借助网商银行的科技能力和用户触达通道,通过“免息券”形式精准滴灌小微企业,降低他们的贷款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