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新基建”让生活更美好、让经济更发达
2020-05-11 20:54:53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1、“新基建”不可阻挡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当然,这不是第一次提“新基建”。具体的形成过程见下表:



可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


而各省市区也是对“新基建”紧追不舍。


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截至3月10日,有25个省区市公布了未来的投资规划,2.2万个项目总投资额达49.6万亿元,其中2020年度计划投资总规模7.6万亿元。


与2008年的“4万亿”相比,今年的数字俗称为“50万亿”。当然,最终是要超过这个数字的。

比如,5月7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获悉,上海初步梳理排摸了这一领域未来三年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

5月8日,广州市举办了首批数字新基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及揭牌活动,73个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的项目集中签约、揭牌,亮出广州发展新基建的“头雁阵容”。

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云从、小米、科大讯飞……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巨头、AI独角兽亮相主分会场,堪比科技圈的“新基建”春晚。300多家企业 “云签约”“云揭牌”,项目涉及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多个与智能产业强相关的领域

“十三五”期间,中国曾明确提出中国工业2025计划,希望把“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彻底改变中国制造业的低端现象。

众所周知,在2020年这一场疫情的冲击下,拉动中国经济的“2驾马车”:消费、出口双双受挫。可以预见,基建投资将成为2020年乃至于整个“十四五”期间稳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这也是西方学者的观点。

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发表的《国家竞争优势》指出,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将经历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财富驱动等四个发展阶段。

1981-2018年期间,中国经历前两大发展阶段:人口、土地等生产要素驱动;地产、传统基建为代表的投资驱动。中国的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也到了创新驱动的阶段了。

2、武汉是“新基建”的难舍之地


我在武汉学习生活了40多年,觉得武汉有六大优势:

区位优势:过去,武汉是水运与铁路的交汇点。现在也是高铁的必经之路。

文化优势:有知音文化、问津文化。

生态优势:武汉的四分之一是水面。

改革优势:2017年,武汉推行了大面积的改革。

科教优势:7所“211”大学,两院院士超过70位。武大、华科位列全国前十名。

产业优势:5月6日,在武汉市的主动作为快干实干动员大会上,王忠林书记提到了武汉产业3851体系。

所谓“3851”产业体系,包括了4个部分:

“3”——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3个世界级产业集群。

“8”——装备制造、钢材及深加工、食品烟草、能源、家电、石化、纺织服装、建材8个传统优势产业。

“5”——商业航天、氢能、人工智能、5G、区块链5个新兴前沿产业。

“1”——工业设计、检验检测、工程设计、大数据、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等1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希望这种归纳能够起到吸引投资者的作用。

武汉市可以大力发展工业的主要有8个区域,四个新城区(江夏、蔡甸、黄陂、新洲),三个开发区(东湖高新(光谷)、武汉经开(沌口)、临空港)和一个主城区(青山区)。

以临空港为例,这里是“新基建”的主战场。

这里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简称“网安基地”),也是是国内首个“网络安全学院+创新产业谷”。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产业调整,中央对新基建的高度重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以发展网络安全、创新技术、信息技术、智能科技、尖端制造为主的东西湖必定成为下一个“幸运之城”。

疫情期间,武汉市几大互联网战“疫”利器,几乎都是一夜上线、扩容,访问量成百上千倍地激增,却少见掉线、闪退等故障,背后离不开海量而稳定的,云存储与计算能力支撑。

承载这一切的,是位于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的中金数据武汉超算中心。

武汉超算中心被称为武汉城市超级大脑的数据“底座”,其打造的“武汉电子政务云”已为武汉市40余个委、办、局、区的170余个业务系统提供云计算服务。

疫情期间,武汉超算中心为武汉微邻里、武汉战疫、武汉肺炎疫情实时动态追踪平台等多个抗疫急需的应用系统提供了云应急保障服务,未发生一起网络安全事件。


此外,中控智慧武汉产业园和“数字认证武汉研发运营中心项目”完成签约。

全国网络安全20强企业已陆续签约落户。

总投资313亿元的西湖新能源汽车产业之都签约。

华科质子重离子设备研发制造项目签约,将成为国内首家集肿瘤预防、治疗、康复、技术研发为一体的肿瘤医学园区。

西藏亿纬控股有限公司签约,计划总投资58亿元,将在东西湖区建设五位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园。

不久的将来,中国“数谷”、显示之都、新能源汽车之都,都将在这里崛起,这片产业基地是未来东西湖区乃至武汉的重要支柱产业中心。

到2020年底,“中国数谷”产值有望达1000亿元,在武汉形成江南有“光谷”、江北有“数谷”的信息产业新格局。


3、“新基建”是企业发展、民生改善的的新平台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中国“新基建”的范围、当前的工作重点。据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表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可以肯定地说,“新基建”瞄准的是未来中国人居住和生活的人居环境以及配套设施。

我觉得,“新基建”的重点在于三个方面:线上网络更快一些,线下交通更稳一些,生活环境更美一些。

此次疫情当下,中国推动“新基建”计划,目的是推动中国整个经济的产业升级,再次创造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经济高速增长。

首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技术产业,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智能化、万物互联的生活环境。

截至2019年底,5G基站建设数额已超13万个,用户规模增速超100万/月,用户规模与网络覆盖范围同步扩大。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4月底公布“2020年5G新建工程无线主设备联合集中采购”中标结果,加上此前已揭晓的中国移动5G设备集中采购,总额超过700亿元的三大运营商5G基站采购招标全部完成。这意味着,中国5G网络建设正式进入加速跑。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测算,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5G网络建设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带动超过3.5万亿元投资。

从湖北来看,今年全省5G计划投资总额约64.4亿元(不含广电网络),计划新建5万个5G基站,包括5G宏站1.9万个,微站和皮站共计3.1万个,届时将实现5G网络武汉市城区室外全覆盖,其他市州中心城区室外连续覆盖、县城及乡镇有重点覆盖、重点场景室内覆盖,省内机场、大型高铁站、部分5A景区等重点场所全覆盖。

截至目前,湖北省已建成5400个宏基站,7600个微基站,一共开通4000多个5G宏站和微站。根据计划,6月底,湖北铁塔公司将向三家运营商交付50%的站点,9月底前实现100%站点完工交付。

什么是5G?

5G是一种数字蜂窝网络,也就是把运营商的服务区域划分成若干个“蜂窝”,通过蜂窝里的天线和自动收发器,把数字化了的信号传给手机。

5G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是因为它已经不是那个想象中专门服务于手机的流量了。5G的理论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0GB/s,是4G的100倍,更比很多家庭有线网络都快。

如果5G全面铺开,那最失落的是网线和路由器制造商,未来一切皆可无线连接。“万物互联”始终是一个大亮点。

在华为2019年公布的《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里,你还能看到大量类似的5G应用场景。4G淘汰了PC,让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5G的颠覆作用则可能更大,它将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云技术等等一系列高端信息技术铺路。

2019年8月27日的钉钉未来组织大会上,办公场景专家钉钉就带来了一支畅想5G时代办公新格局的短片。在线就是现代工作环境的基础,一个不在线的人/企业,就是在工作中不存在的人/企业。

大数据中心是云计算的基础设施。随着云服务收入的快速增长,IT 巨头在大数据中心的投入将不断增加,其中阿里云刚刚披露的2000亿计划中,大数据中心正是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

据赛迪顾问的数据测算,2019-2021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保持30%以上增速,到 2021年达到 4920.3 亿元。同时,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也将加速,将推动大数据在金融、电信、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中国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预计将1.1万颗左右卫星入轨,出现1-2个超级星座,卫星制造端2021年或达22.5亿美元,2027年或将达58.1亿美元。卫星互联网的建设将有望使车联网等需要低通信延时、高定位精度的应用场景得到广泛应用。

互联网给“宅经济”带来了便利,不足为奇,更重要的是要给制造业带来“神机妙算”。

阿里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在阿里云物联网平台的基础上,全面整合阿里云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已有的信息化改造能力,以及阿里生态在电商销售平台、供应链平台、金融平台、物流平台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制造业数字转型的企业、服务商、行业运营商以及区域运营商提供的工业互联网领域全面的支撑平台。


这才是对有限资源的最大的节约。

其次,新一轮的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普及将彻底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2020年4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发改基础〔2020〕529号),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规划发展目标是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路网络为基础,水运、民航为有效补充,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等为主要节点,构建对外高效联通、内部有机衔接的多层级综合交通网络。

第一层,打造多向立体、内联外通的大能力快速运输通道,统筹优化干线铁路、高速公路、长江黄金水道等内河航道、港口、机场布局,实现与国际、国内其他经济板块高效联通。

第二层,构建快捷高效的城际交通网,依托快速运输通道,以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等为重点,实现区域内部城际快速直连。

第三层,建设一体衔接的都市圈通勤交通网,围绕上海大都市圈和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以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等为骨干,打造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

以后,每个城市圈都会是这种交通格局。

最后,新能源和环保工程,让生活更加美好。以氢能、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消费。

国家电网公司研究编制了《2020年特高压和跨省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明确了加速“5交5直”特高压工程相关工作。

国网已明确全年特高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128亿元,可带动社会投资2235亿元,整体规模近5000亿元。

特高压,是指交流1000千伏、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网络。最大特点是可以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内地76%的煤炭资源在北部和西北部,80%的水能资源在西南部,而70%以上的能源需求在中东部。

据国家电网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一回路特高压直流电网可以送600万千瓦电量,相当于现有500千伏直流电网的5到6倍,而且送电距离也是后者的2到3倍。输送同样功率的电量,如果采用特高压线路输电可以比采用500千伏高压线路节省60%的土地资源。

特高压是全球新产品,海外没有成熟运行过。此前,只在加拿大和前苏联有过特高压的运行实验室,后因运营效益问题导致降压运营或停止运营。

中国是第一个实现特高压商业化的国家,并逐步实现对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特高压出口建设。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25条在运特高压线路、7条在建特高压线路以及7条待核准特高压线路。

2019年3月底,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旗下乘用车品牌——格罗夫,并亮相了首款车型。首款新车为氢燃料电池车,官方表示该车只需数分钟的加氢时间即可提供超过1000km的续航。新车预计在今年上海车展开启预售,并于2020年大规模投产。


这些新产品都会在“新基建”的支持下问世,不断改善着中国人的生活。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