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陌陌的调查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移动社交平台陌陌对近万名网友进行抽样调查,发布了《2020网民阅读报告》。报告显示,疫情期间,56.2%网民读书量增加,31.6%网民的读书量甚至超过了过去一年的总和,上海人的读书量居全国之首。同时,超八成网民认为读书有助于社交,近九成网民对爱读书的人更有好感。
2019年平均每月读书超0.5本的网民比例为56.2%,疫情期间这一比例高达83.9%;2019年每天读书超两小时的网民比例为30.9%,疫情期间这一比例升至38.9%。
疫情期间,16.6%上海人读书超10本,远高于全国其他省份,内蒙古、浙江、山西、辽宁、安徽、北京、广西、湖南、吉林等省份的网民读书量也位居全国前十。
疫情期间,大学生们停课不停学,读书热情不减反增,29.5%受访的在校大学生表示读书超10本,47.6%每天读书超2小时。
疫情期间,14.8%的男性读书超10本,女性这一比例为10.7%;44%男性每天读书超2小时,女性这一比例为31%。
2、今年读书节的主题
在第25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国家图书馆围绕“全民战‘疫’ 知识共享”主题,联合全国图书馆界,发挥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与云服务模式的特点和优势,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开展“4·23世界读书日”系列全民阅读活动。
“4·23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包括文津图书奖15周年直播活动、发布“种书计划”、文津图书奖获奖及推荐图书书评(读后感)展示分享等。
“种书计划”是从4月19日至25日,连续7天,国家图书馆在微信订阅号播撒“发现·自然、少儿·绘本、医学·健康、艺术·美学、经典·文化、科学·探索、阅读·悦读”7类主题的文津好书“种子”,同时,通过新浪微博发起#我的种书计划#互动话题,邀请网友晒出自己的读书计划和读书心得,聊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最想推荐的书或是最期待阅读的书等。
在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国家图书馆第一时间开展了线上战“疫”系列活动,如M地铁·图书馆第十七期主题活动、“诗云·战疫情”精选诗歌线上展示、通过虚拟阅读空间宣传传统医学中的养生文化等。自4月24日起,国家图书馆将邀请广大读者,通过国家图书馆官方微博,分享疫情期间阅读的图书或推荐一本与抗疫相关的图书。
3、共读时代
微信读书——让阅读不再孤独。
微信读书是基于微信关系链的官方阅读应用,同时支持iOS和Android两大终端平台。在提供极致阅读体验的同时,为用户推荐合适的书籍,并可查看微信好友的读书动态、与好友讨论正在阅读的书籍等。
【精心打磨的阅读体验】支持EPUB和TXT格式,你还可以随心个性化你的专属阅读风格。精心打磨,只为给你极致体验。
【和好友发现优质好书】帮你发现下一本适合你的好书。书海茫茫,不妨让微信好友来帮你完成筛选,快速找到优质好书。
【和好友讨论交流碰撞】在阅读中与好友的想法邂逅,跟好友交流你的阅读感想,碰撞出更多火花。这一次,让阅读不再孤单。
【和好友比拼阅读时长】严肃的阅读游戏,让你轻松了解自己的阅读时长,在阅读中不仅收获知识,更收获与好友比拼的成就感。
微信读书App与小程序的深度打通联动,品牌与微信读书合作的活动除了在App内曝光之外,当用户从App分享到微信中时,会直接以小程序页面呈现。
目前微信读书注册用户数2.1亿,日活跃用户超过500万,其中19-35岁年轻用户占比超过60%,本科及以上学历用户占比高达80%,北上广深及其他省会城市/直辖市用户占比超过80%。
2019年10月25日,微信官方表示,微信读书首次尝试商业化,加入了微信广告。
微信读书的广告形式包括书城Banner、无限场Banner、小程序Banner,以及App内摇一摇、首屏卡片、通知推送、私信等多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