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实现“不见面招商”
4月8日,武汉举办2020年首场“云招商”,运用“非接触”“云推介”的创新方式,变“现场签约”为“云签约”,实现“不见面招商”。
现场,涉及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金融保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69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达2451亿元。其中,11个总部项目落户武汉。
中国改革友谊奖获得者、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以及张瑞敏、张勇、卢迈、王晓初、芮晓武、陈东升、郭广昌、陈文渊等企业家通过视频致辞,他们表示,如今,沸腾喧嚣、充满生活气息的武汉,百业兴旺、充满发展生机的武汉又要回来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武汉向前。这座英雄城市韧性十足、富有活力,期待与武汉携手同行,共同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
新武汉,新气象。
支付宝支持武汉
8日,武汉“解封”,支付宝首页第一时间上线武汉专题页,让全国消费者打开手机就能“逛”武汉景点、买武汉小吃,光顾武汉商家的生意,换种方式为武汉加油。上线仅一小时,就有2600万网友连夜“云逛街”。
支付宝表示,今年会持续加大开放力度,把更多武汉搬上支付宝。加大投入推进数字转型扶持计划,联合服务商,用数字化武装全国500万线下门店。通过数字化收银助手、卡券营销、花呗分期、到家服务等,至少为500万线下门店带来数十亿次用户曝光。
针对餐饮行业,支付宝联合阿里本地生活推出“新蓝海计划”,提供超亿元让利扶持,为30万家餐饮商家提供自提、点餐、预点餐、到家等无接触服务,促进餐饮行业复工复产。
支付宝大学还将为300万服务从业者提供免费课程和培训指导,以提升全行业的数字化服务能力。
资金方面,网商银行联合全国工商联和100家银行,为支付宝上的1000万小店提供无接触贷款。其中,武汉全市36万小店,可申请一个月免息贷款,湖北其他地区小店4月支用贷款利息打八折。
下一步是阿里春雷计划。
政府出茶叶运费
“只要采购商在恩施市茶叶加工企业采购的干茶,并通过专车运输的,我们就补贴运费。”据恩施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恩施市整合1.38亿元资金用于市场主体培育、特色基地管护、农产品打造等,从线上线下拓宽销售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全市451家茶企全部复工,并开足马力生产,从茶叶采摘、收购、加工等全方位创造便利条件,让茶农的鲜叶应采尽采,应收尽收。
外商来买茶,政府来“包邮”。
从4月5日起接受采购商申报,申报截止时间4月28日,补助时间(外运时间)截止4月30日。
散装茶,起步数量每车不低于2000公斤,按照0.5元/吨.公里的运费标准进行补贴。
这才是帮到根本上。
三个企业家
100年前,这3位“大商人”,给中国企业家上了一课。
——“张南通”张謇:
张謇是1894年中的状元,那一年他42岁,自1868年中秀才以来,他在科举这条路上,跌跌撞撞了26个年头,进出科场20多次,光是在考场上,就耗费了120天时间。
1894年,正值甲午清日战争爆发,大清国惨败。再加上《马关条约》也签订了,规定外国人可以在清国投资设厂,这深深地刺激了中国人。
张謇决定远离官场。没有任何从商经验的他,下定决心去“舍身喂虎”,要去投资办厂。
张謇创办的纱厂叫——大生,取自《易经》中“天地之大德曰生”的意思。
十多年后,大生的纱厂名震一方,又开办了二厂、三厂、八厂,以及广生油厂、资生铁治厂、大兴面厂、输墨林印书局、阜生蚕桑染织公司、大生轮船公司数十家企业。
他对办教育的热情比办实业还高。张謇认为,要普及教育,就要多办小学,小学是教育之母,但是办小学需要师资,所以他第一步选择办师范。
直到1922年,张謇70岁时,南通已有350多所初小、60多所高小,另外还有7所初中,大体上做到了普及小学教育。
张謇常说一句话:“该用者,为大众用者,虽千万不足惜;自用者,消耗者,一文钱也须考虑,也需节省。”
——“面粉大王”荣德生:
15岁那年,荣德生乘着小木船,从闭塞的无锡郊区去到喧闹的大上海,做起了学徒工。
1900年8月时候,八国联军进京,北方已经大乱。荣德生从香港回家,在等船期间,看到埠头在装卸面粉时落下的粉屑,一片雪白。他就在想,每年洋粉进口不下千包,不如自己来办。
1902年2月,荣德生的“保兴面粉厂”成立,只有4道石磨、3道麦筛、2道粉筛。当时一个日夜可以出面粉300包。
后来,他们生产的“兵船”牌面粉,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奖,并且向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南洋各国出口。
当时,荣德生的面粉,已经占了全国面粉生产力的28%。
荣氏兄弟还创办了振新纱厂、申新纱厂。赶上了欧战期间,需求爆发,上海的棉纱价格从每件 90余两狂涨到 200两,出现了“一件棉纱赚一个元宝”的景象。
1904年,荣德生30岁时,就在家乡倡议并发起捐款,将原有私塾改为公益小学,开办新式小学堂。
在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荣德生又自费开办了公益工商中学、梅园豁然洞读书处和公益初级中学。
1947年又亲自创办了私立江南大学。是无锡历史上第一所正规的本科大学。
——卢作孚捐数十学校。
卢作孚是重庆合川人,小学毕业,曾经做过教师,报纸记者,做过四川泸州永宁公署教育科长等。
1925年,他创办民生公司,从一条船起家,用了不到10年时间,就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轮船公司,并且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直到1926年6月,民生的第一条船才开进川江。
“卢作孚神话”分为三部曲:
第一步,兼并商轮。从重庆到宜宾、宜昌这一线的,只要有人卖船,不管好坏,民生都照价买下,并且帮人家清偿债务。
第二步,兼并军轮。当时的军阀刘文辉就把他哥哥刘文彩的三艘小轮船,卖给卢作孚,希望甩掉经营不善的包袱,想要入股盈利。
第三部,瞄准外国轮船公司。
1938年,抗战最关键时期,长江上游堆积了9万吨物资,包括汽油、炸弹等军用物资,还有不少故宫文物,这是国家仅有的一点元气。
卢作孚连夜开会,商讨出借力运输的办法——民生公司将全部的22只轮船拿出,白天航行,晚上装卸。
由于卢作孚的名望,许多人请他兼任董事长等各种职务,最多时有几十个,每个兼职都有可观的车马费、津贴费,有的比他工资还高。
每次单子送来,他总是写上“捐中国西部科学院”、“捐兼善中学”、“捐瑞山小学”等字样。
等到1942年春天,大部分职工都搬进“民生新村”时,卢作孚一家才从原来的旧屋子,搬进红岩村2号一栋一楼一底的公司宿舍。
宿舍里面住了四家人,他一家7口住在楼上朝东的四间房,大约有40平米,厕所在屋外的菜地里,但这已经是卢家有史以来住得最宽敞、最好的时候。
有生之年办实业、建学校、建图书馆、建地方医院、建公园、建体育场……
三大企业家,三大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