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武汉现有确诊病例644例
4日,周六,清明节。晴。
4日,全国大陆新增确诊病例30例,其中25例为境外输入病例,5例为本土病例(广东5例);新增死亡病例3例(湖北3例);新增疑似病例11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697例(含重症病例18例),现有疑似病例107例。累计确诊病例91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16例,累计死亡病例0例。
截至4日,大陆现有确诊病例1376例(其中重症病例29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6964例,累计死亡病例3329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1669例,现有疑似病例107例。
湖北新增确诊病例0例(武汉0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83例(武汉183例),新增死亡病例3例(武汉3例),现有确诊病例648例(武汉644例,一天天在减少),其中重症病例267例(武汉26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3945例(武汉46794例),累计死亡病例3210例(武汉2570例),累计确诊病例67803例(武汉50008例)。新增疑似病例0例(武汉0例),现有疑似病例0例(武汉0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261例。
截至欧洲中部时间4日10时(北京时间16时),中国以外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79259例,达到968760例;中国以外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6660例,达到53650例。
2、武汉只有四个中风险区
截至2日,武汉13个城区中,低风险区9个,中风险区4个,无高风险区。与3月31日评估相比,江岸区由中风险降为低风险。剩下的四个是武昌区、洪山区、江汉区、硚口区,人口比较密集。
截至4日16时,全市无疫情小区累计6988个,占比98.4%;无疫情社区累计1294个,占比92.0%;无疫情村(大队)累计1939个,占比99.8%。已命名无疫情街道(乡镇)累计75个,占比43.4%;第八批进入公示环节的无疫情街道(乡镇)申报单位20个;新增加的第九批无疫情街道(乡镇)申报单位2个。
自1日起,武汉每日通报无症状感染者数据。因此,从本次评定开始,将无症状感染者所在区域纳入考评范围,无症状感染者所在小区按规定取消或暂停无疫情认定,所属社区、街道同步取消或暂停无疫情认定。目前,因无症状感染者等原因,取消或暂停无疫情命名的小区70个、社区87个、村(大队)2个、街道(乡镇)11个。这就是无疫情小区从99.0%下降到98.4%的原因。真实就好。
虽然有点麻烦,我们还是支持政府必须毫不松懈地抓好小区封控管理,严格落实身份必问、体温必测、信息必录、口罩必戴要求,强化“非必要不外出”意识,不断巩固城市安全防线。
但是,有记者给我反映,她回老家黄冈,看到有不少人不戴口罩,非常担心。
4日,周六,汉口吉庆街美食城的小吃店纷纷恢复营业,蔡林记的热干面、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的汤包等知名小吃,还有武汉人喜欢的馄饨、八宝粥、米线、酸辣粉等,都可以吃到。不少顾客远道前来解馋。
当地时间3日起,纽约市向所有人提供免费三餐,无需检查证件。据了解,纽约全市有400多个领餐点,之前免费三餐仅向学生提供。我也曾经提过建议,给“日光族”(捡废品为生者)送爱心快餐。
3、举国哀悼
山河同泣,举国泪目。
我在我的露台上参加悼念活动。有三件事值得一提。
一是北京街头的外卖员郑宏旭下车默哀,流下眼泪。他说:“心情特别沉重,面对疫情,我感觉只有国家强大,人民生活才会幸福。这么多为了我们平安生活的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或者有些人放弃了与家人团圆的机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人。”这代表广大民众悲痛心情。
二是在山东淄博市博物馆广场,随着防空警报拉响,市民们肃然静止默哀。市民张先生带着9岁的女儿默哀,张先生默哀后热泪盈眶,称心里很感动。女儿说长大了以后也要当医生,帮更多的人治病。这说明了一点,多难兴邦。这些孩子在这一段时间里,长大了。
三是上午9时46分,伊朗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也发布了一条贴文,表示与中国人站在一起,并也在使馆降半旗,向所有没有等来春天的生命致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系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该文记载了周朝大夫刘康公的话:“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祭祀,也指祭典。戎,兵戎,指兵器、军队,也指战争。春秋时期,对于一个诸侯国来说,祭祀和战事是国家最重要的大事。
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产生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在先秦时期,祭祀是一种统治方式。通过祭祀,统治者把自己统治方略通过上天或者祖先传递给民众。
我是研究财政史的,以前给学生讲课,就要讲古代的祭祀支出与军事支出,必提此言。我很佩服,伊朗驻华大使馆有对中国文化如此了解的高手。不过很多大使馆的雇员都是留学生,对中国文化颇有了解。
4、终于知道戴口罩了
中国人不理解,为什么有的外国人坚决不戴口罩?
在今天的一次采访中,张文宏做出了解释,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不同。
在东亚地区,像日本,没有疫情的时候,人们也戴口罩,可能为了防过敏。在香港,平时也会看到很多人戴口罩。在一些拥挤的大城市,人们都喜欢戴口罩。戴口罩,一是防疫,另外是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习惯一直被东亚的一些地区所接受。
但是,在欧洲,人们见面是非常热烈的,有亲吻礼,有贴面礼等,戴着口罩进行亲密的社交,被他们认为是不礼貌并且不能忍受的。
小的时候,我记得每次去医院,都可以看到医生护士戴口罩。怎么此前武汉还有医院不让医生戴口罩?不可理解。
我小时候戴口罩,主要是因为天气冷。我儿子小时候用口罩作为围兜兜。
正在南加州陪儿子土豆读六年级的王锐说:“谢天谢地,特朗普考虑全民戴口罩了”。6天前,纽约时报发文质疑美国疾控中心(CDC),3天前CDC仍坚持不会建议戴口罩,今天特朗普表示在考虑采纳专家意见,建议普通美国人戴口罩。
特朗普要多听听专家的意见,不要任性了。
作为过来人,武汉能够有今天,多亏了几位院士建言——中央指导组采纳——武汉市政府执行——执行不力换人: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说,肯定有,人传人。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戴口罩。21日,武汉市政府发文要求戴口罩。
1月22日,李兰娟院士建议封城。
1月26日,陈薇院士到武汉,研究疫苗。
1月27日,张伯礼院士推出,分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发热者、密切接触者,中西医结合。
2月2日,王辰院士推出建方舱医院。
官员,在新冠肺炎病毒面前,只相当于小学生的水平。
在英国也传来好消息。
仅仅2周前,戴着口罩出门,很大可能会感受到周边人异样的目光。但是现在,在英国可以堂堂正正地戴上口罩出门去。
“首都智慧地铁”近日在北京地铁6号线亮相。车内有了“眼睛”,可识别乘客是否佩戴口罩;车窗放动画,能提醒乘客下一站信息……
我所住的小区电梯里有显示屏,其中的动漫中,有三点提示:戴口罩了吗?声控达到楼层,自动喷雾消毒。不过这都是动漫,现实中还不行。
2日上午,衢州市创建办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投放8000个“有礼集痰袋”,在国家电网荷二路营业厅、泰隆银行柯城支行投放2000个“有礼集痰袋”和1000个“有礼集烟袋”,积极引导市民养成“不随地吐痰”“烟头不落地”的文明行为习惯。
这与高铁上相似。值得推广。
随着国外疫情快速蔓延,各国防疫物资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作为制造大国,中国成为各国采购防疫物资的首选地。为快速运回防疫物资,各国采取了很多方式,有的则硬核自提,出动空军包机飞赴中国。4日一天,就有5架外国军机相继降落浦东机场。
这让人感到一种战时状态。
小结
武汉每天现有确诊病例在下降。
把无症状纳入统计,更让人放心。
现在的哀悼活动是一种重要仪式。
戴口罩,成本最低的防疫方式。
学会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