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六家央企研制口罩机压条机
为破解医疗物资生产供应的设备瓶颈,国务院国资委迅速组织6家中央企业,紧急开展口罩机、压条机等设备的联合研制攻关,取得积极进展。
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集团、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电子、国机集团和通用技术集团6家央企接到任务后,集中优势技术力量,全力以赴投入研制生产工作。
来自国资委的信息显示,到今年2月底,6家企业压条机均已开始批量供货,口罩机也拿出了样机,具备了批量供货的条件。目前,这些企业已初步具备日产压条机约35至40台、平面口罩机约25至30台、立体口罩机约3至5台的产能。
据了解,相关央企仅在疫情防控期间临时转产压条机和口罩机,疫情结束后将逐步退出。
2、勇于承担
2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任洪斌在中央企业支援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鉴于当前医疗物资紧缺,国资委安排部署有条件、有能力的中央企业转产扩产。
在外部纷纷猜测疫情将冲击中国经济时,央企作为我国经济脊梁的作用更加明显,任洪斌表示国资委并不打算调整年初定下的央企经营指标和国企改革任务。这意味疫情之后,央企今年还将打一场艰苦的经济增长保卫战。
3、差什么补什么
为保障医用防控物资供应,国资委抓紧推动有关中央企业紧急组织相关产能转产扩产,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在各方努力下,各类口罩产能不断扩大,“一罩难求”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国机集团、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兵器工业集团、中粮集团……各大央企紧急布局医用口罩生产线,发力医疗物资供给。
与此同时,国资委紧急推动中央企业加大医用口罩机、防护服压条机等关键设备的研制生产。
为加强解决熔喷布、口罩等物资供需不匹配、信息不对称难题,近日由国资委科创局、国资委新闻中心指导,国网电商公司运营的“企业复工复产供需对接平台”在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上线。平台数据显示,上线半个月以来,口罩机和熔喷布相关物资供需信息发布量最高,口罩机相关信息占比35.5%,熔喷布相关信息占比23.7%。
国资委密切关注国内防疫物资供应链、产业链变化情况,指导央企主动弥补短板弱项,大幅提高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的生产供应,优化防护物资调配。国资委医疗物资专项工作组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力度指导推动有关中央企业加快生产线建设,做好生产调度,扩大熔喷布市场供给,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