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个分类指数均位于临界点之下
29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2月份,受疫情影响,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35.7%,比上月下降14.3个百分点。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36.3%、35.5%和34.1%,比上月下降14.1、14.6和14.5个百分点。
从分类指数看,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均位于临界点之下。
生产指数为27.8%,比上月下降23.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活动放缓。
新订单指数为29.3%,比上月下降22.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回落。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33.9%,比上月下降13.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减少。
从业人员指数为31.8%,比上月下降15.7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水平降低。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32.1%,比上月下降17.8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较上月放慢。
2020年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29.6%,比上月下降24.5个百分点,表明受疫情冲击,非制造业经济总体回落明显。
2、主要来自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领域,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综合PMI产出指数是PMI指标体系中反映当期全行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产出变化情况的综合指数。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收缩。
制造业PMI35.7%,受部分春节假期效应影响,主要还是来自疫情对实际经济的冲击。
根据国家统计局报道,上月PMI统计至1月20日,本月统计至2月25日,因此本月数据涵盖了春节假期1月24日至2月3日的生产情况,过去3年春节所在月份的PMI平均为50.27%,平均较春节前月份回落0.47个百分点。
本月疫情全方位冲击制造业生产活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本月制造业21个子行业的PMI均落入收缩区间,化学纤维、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等行业回落明显,但与抗击疫情相关的医药制造业以及与生活需求相关的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等行业回落幅度相对较小。
3、3月份将有改善
疫情初步得到控制,预计3月份制造业PMI将有改善。
2月19日,结合高频数据和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发布了《2020年经济预测调整》报告,认为本轮疫情对一季度冲击较大,但全年影响有限,从目前疫情的发展态势和复工的进程来看,基本与当时的判断一致。
2月28日累计治愈出院人数已经超过现存确诊病例人数,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另外,随着近期出台的减税降费、金融服务、租金减免、稳定就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将有效纾解目前生产经营环节中存在的困难,结合最近发电耗煤、复工率调研等数据来看,企业复工复产在有序推进,预计3月份PMI数据将有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