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进入前十名
17日上午,商务部发布《2019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会上发布了整体考核评价结果及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的综合和单项排名情况。从综合排名情况看,武汉经开区跻身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前十强,从去年的第12位晋级至今年的第10位。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级经开区吸收利用外资单项排行榜上,武汉经开区居第二位,仅次于广州经开区。
该考核评价是对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2019年在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据五大类53项指标进行了两轮集中评审,通过量化评价方法最终确定了综合排名和单项排名。
2、发展历程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始建于1991年,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4月,国务院批准同意在开发区内设立武汉出口加工区。
经过五次托管扩容(1996年托管蔡甸区沌阳、沌口两街;2006年托管蔡甸区军山街;2010年托管汉阳区10平方公里共建区;2014年4月经济托管洪湖新滩新区,2014年12月整体托管汉南区),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489.7平方公里。
开发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长江以北,东经114度9分,北纬30度29分,濒临长江,地处市区武汉三环线和武汉外环线之间。开发区发展腹地广阔,区位优势明显。2014年,工业产值突破5000亿。距离市中心及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约30分钟路程,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约40分钟路程。开发区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工委、管委会代表武汉市委、市政府统一管理开发区各项社会经济事务,为武汉市的独立辖区。
2018年12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荣获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排名第12。2019年7月,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3、武汉最大
2018年武汉市经济总量接近1.5万亿,经济总量和规模继续向上攀升。从区域看,武汉市超过一半的区GDP过千亿,分别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江汉区、武昌区、江岸区、洪山区、汉阳区。
2018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GDP)14847.2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增速高全国1.4个百分点,高全省0.2个百分点。
从规模看,2018年,武汉经济总量接近1.5万亿。从区域看,随着汉阳区、洪山区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加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东湖高新区、江汉区、武昌区、江岸区,过千亿的区达到7个,经济总量之和占全市GDP的62.2%。从产业看,工业、建筑业、批零业、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等6个行业增加值均过千亿元,占全市GDP的83.9%。
2018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生产总值规模在武汉市各区(开发区)中排名第一。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又称中国光谷,2018年GDP增速达9.7%,增速位居各区第一
2016年江汉区就成为全市首个突破千亿元的城区,2018年生产总值规模在城区中排名第一,增长8.5%。其中,服务业增加值过千亿,占比高达93.6%,主要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保险业、其他服务业。2018年江汉区亿元楼宇达23座,有3座楼宇税收突破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