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专题
知物由学 学用结合(读书日特别报道·青年读书)
2019-04-23 08:48:58   来源:人民网   分享:
0



图①:中建三局成都公司青年党员在“流动书屋”读书看报。 资料图片

图②:浙江九川竹木股份有限公司的青年党员在读书会活动中深入基层调研。林芳芳摄(人民视觉)

图③: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精读、讨论《资本论》。卢绍庆摄(人民视觉)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26日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广大青年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人生的黄金时期在青年。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

  

  近年来,全国各地青年党员干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读书会活动,加强读书学习,从理论学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一线调研中掌握基层情况,求真知、悟真谛、重实践,真正学懂弄通做实。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本版关注各地青年干部读书学习情况,聚焦青年党员干部如何运用读书会这一载体开展学习、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青春之我建功新时代,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编 者 

  

  河北盐山县将脱贫读书会办到农家院 

  一对一学知识 面对面解难题

  本报记者 史自强

  春日里,河北沧州盐山县千童镇定戈刘村,简陋的农家院,几杯清茶,一场读书会便开始了。

  “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下一步还是要多想办法,把鱼竿递给贫困户,代替简单塞给他们几条鱼。”第一书记邓晓飞谈到了近期重读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扶贫工作论述的感想,几名驻村干部接连展开讨论。一周3至4次的读书会,是定戈刘村几名一线扶贫干部的必修课。

  村里贫困户刘金利的女儿刘莹莹正值上学年纪,因家里贫困,心理压力大,成绩上不去,情绪很低落。“精神帮扶也是扶贫的重要环节”,驻村扶贫干部魏洪超说,“我们得先尝试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说干就干,驻村帮扶队联合村里青年团员、党员,开展青少年心理专题读书会,朗读、聊天、讲故事……半年多时间,扶贫干部和刘莹莹成了好朋友。“我们鼓励她积极上进,她后来成绩进步很快,课余时间还学习了缝纫技术。”邓晓飞说。

  刘金利、刘金城兄弟俩虽有致富愿望,但苦于没有门路,驻村干部便邀请他们参加脱贫读书会,面对面解难题。邓晓飞说,“我们主要是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贫困户学习政策和种养殖技术,还和他们分享农民创业、增收致富的故事,帮他们树立信心。”如今,刘金利成功申请了创业扶贫贷款,饲养了两头肉牛,生活大有改观。刘金城则筹钱搞起了太阳能发电,实现年增收5000余元。

  “以问题为导向,利用读书会的平台,及时学习新知识,对扶贫干部非常重要。”邓晓飞说,“另一方面,读书会邀请农村青年和贫困户参加进来,使他们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如今,盐山县在全县各驻村扶贫干部中,推广开展“每周悟语”读书交流活动,通过各有特色的读书会,推动脱贫攻坚走向深入。

  

  浙江大学开展《资本论》主题读书会 

  研读经典论著 感悟理论魅力

  赵婀娜 柯溢能

  4月17日,周三,早晨8点半,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会议室内已坐满了人。师生们围坐在一起,精读《资本论》,分享思考、畅谈体会。

  马克思在19世纪写下的文字,在今天依然被大学生们反复研读。在同学们看来,这是一次与马克思跨越百年的“重逢”。

  在浙大,以《资本论》为主题的读书会已开展3年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自发组织,师生们用3年时间精读完三卷本的《资本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召峰是最早的倡议者之一,也是这一轮的主讲人。

  本学期每个周三,尽管这一天刘召峰并没有课,但他都会带上四五个版本的《资本论》以及其他相关专著,与学院10余名学生和青年教师精读《资本论》。对于刘召峰来说,他更愿意把自己称为“领读人”,在他看来,读书会不同于课堂教学,师生们是出于对经典的热爱而自发聚在一起的。

  打开刘召峰为同学们领读的《资本论》,几乎每一页都做满了批注,段与段之间也写满了按语。每次读书会,刘召峰都从“朗读”文本开始,边朗读边分享他的思考。

  硕士研究生赖嘉俊每次读书会都来得很早,这次也不例外,“刘老师不仅为我们解读生涩的理论知识,还会讲解时代背景、写作思路以及百多年来不同研究者的观点交锋。这对同学们深入理解经典有很大帮助。”

  3个小时里,师生们细细读完了《资本论》(第一卷)中13页的内容。在逐页精读中,围绕一个具体观点,博士研究生孙志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引起了大家的讨论。类似长长短短的交流和讨论,这次读书会上有十来次。

  3小时不知不觉临近尾声。“请同学们记一下接下来要预习的内容”,新的一个阅读周期又开始了……

  

  福建厦门湖里区推行“每周一晚”分享 

  常态集中学习 点亮信仰明灯

  本报记者 何 璐

  4月9日,清明假期刚刚结束,福建厦门湖里区纪委监委321会议室里灯光明亮。一场以“追忆那些‘闪亮的名字’”为主题的青年读书会正在进行。

  《闪亮的名字》《暖心男孩感动全城》……一部部影片成为青年干部们讨论学习的起点。从追忆四川凉山31名壮烈牺牲的消防战士和地方干部,到“不希望你们满身荣誉,只愿你们平安归来”那张厦门初中生写给消防员的纸条……每一段影像的背后,都是一连串值得记住的人、值得怀念的事。当视频播放结束,大家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鼓掌致意。

  “我想到了我的爷爷。他是一名抗美援朝的老兵……”90后纪检干部蓝雅婷率先分享,“小的时候不太明白爷爷经历过什么。等自己长大了、参加工作了,才明白那一代人对党和国家坚定的信仰、深沉的热爱。”

  “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了,但是发扬和传承英雄精神却一点也不过时。”发生在凉山的英雄事迹让85后青年干部童乔容感触很深,“我每次经过英雄纪念碑时,都会禁不住扪心自问,缅怀先辈、纪念英雄,我们年轻人能做点什么?作为一名纪检干部,立足本职、正人正己,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就是以实际行动告慰先辈。”童乔容一番肺腑之言,赢得了全场掌声。

  这是湖里区纪委监委党支部常态化开展“每周一晚”学习活动的一幕。去年8月开始,区纪委监委党支部以党小组为单位,每周组织全体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最新精神、上级纪委监委有关文件要求等。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结合实际工作谈感想、说看法、谋对策,推动做好纪检监察工作。

  除了集中学习,湖里区纪委监委还拓展活动形式,今年春节前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我们都是追梦人”活动,参观厦门特区纪念馆、湖里区家规家训馆,聆听老特区人讲述湖里奋斗史。每一场活动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激励党员干部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天津市委党校鼓励青年教师紧跟时代 

  读书重在日常 知识时时更新

  本报记者 龚相娟

  党校给新进教师培训能讲啥?“原则性和宏观性问题吧。”天津市委党校青年教师孙明增带着预判听了两分钟后看法大变,“很意外,跟想象的不一样”。

  讲话不念稿,开场就提问,全程聊读书,常务副校长刘中的培训让年轻教师个个听得“汗流浃背”,直感叹自己读书太少。

  今年1月,刘琼莲教授和孙明增被调到新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还有一项新职能,组织承办党校的读书会。

  读书会的内容既要有同行业的,也要有其他领域的。不能闷头只看自己领域的那点东西,跨学科交流更能带来启发。“观察别人怎么讲。有经验的教师擅长互动,全员参与,全程轻松活泼”。孙明增说,“党校的学员大都是领导干部,他们在多个领域锻炼过,阅历丰富。我们的理论要能和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接上,讲课才更有效果。”为此,孙明增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努力让自己的讲课内容更接地气。

  “不是组织一次读书会,就跟着读一次书。”学校要求教研人员把读书活动放在日常。工作再忙,也要“每年读一本原著”。刘琼莲认为,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才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好办法。为鼓励大家读书看报,天津市委党校连续五年策划配套激励活动,每年根据借阅量和参加图书馆活动频次评选“阅读之星”和“学习之星”,前者针对教职工,后者针对培训学员。“读完书,要能结合自己的思考,写出心得,做好转化,老师不能做闷葫芦。”刘中说。

  “这里的学员不一般,一天不学习,你就落伍了。”刘琼莲说,党校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时刻紧跟中央精神、思想理论前沿、社会热点新闻等。自动驾驶、5G信号等新技术一出来,党校老师们就争先试用体验,“读书会是一个学习平台,通过参加读书会,大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学习工作才能有更大收获。”孙明增说。

  

  中建三局成都公司设立“流动书屋”

  工地搭建平台 互助读书火热

  本报记者 张 文

  偌大的工地,上百架工程机械紧张作业,挖掘机、推土机、重型卡车发出震耳的轰鸣。午休间隙,职工们三三两两来到紧邻工地的“流动书屋”,享受片刻的宁静。“洗掉手上的油污,捧起书的那一刻,就像联通了另一个世界。”这些天,中建三局成都公司安全检查岗的员工刘东成迷上了一本古典小说,每天都会在书屋泡上半个多小时。

  近年来,员工平均年龄仅30岁的中建三局,在成都各项目工地设立了“流动书屋”30余座,利用工地上的活动板房,配置书柜、书架、桌椅等设施,根据时下热点和员工需求购买经济、文学、历史、科技等领域图书上万册,并征订了上百种报刊。据该公司余伟介绍,这些书籍在各个项目之间定期流动轮换,最大可能地满足每个员工的阅读需求。

  兴隆湖畔的几间白色板房,正是华西医院项目工地的流动书屋。推门进去,窗明几净,各类图书有序排列在简约的桌椅后方。“青年人思路活,我们搭建学习平台,让他们思想碰撞,交流心得。”工地负责人李海林说。

  “建筑工地的生活相对单调,工作压力大,书屋能提供一个放松心情的空间。”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刘璐璐是项目党支部的组织委员,她结合自身的读书体会,协助项目负责人将读书活动和心理健康相结合,为职工答疑解惑。

  中建三局成都公司还建立了“读书俱乐部”,编制“书香·读书漂流卡”,鼓励青年党员捐赠自己的闲置书籍,同时开展“青年员工互助读书会”。“之前一个人读书总觉得孤单,有了书屋,读书氛围就浓了。”来自江西的刘西元一直在考一级建造师证,但考了几次,总差一点通不过,加入读书俱乐部后,跟考过的同事开展互助读书,虚心请教,去年终于一举过关。

  “最近工地不忙,书屋的夜校又办起来了。”李海林告诉记者,工地以流动书屋为载体,组织职工在夜晚闲暇时开展学习活动,既丰富了职工的生活,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流动书屋,流动的是书籍、员工,不变的是大家对书籍和知识的热爱。”他说。

  

  新闻·多一度 

  数亿人次团员参与“青年大学习”

  本报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李昌禹)从校园教室到城市乡村,从生活空间到网络社区,“青年大学习”的热潮全面兴起。2018年8月,团中央正式启动“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采用青年中流行的短视频+互动问答形式,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截至目前,已累计推出4季31期,共有3.12亿人次团员青年完成了在线学习,相关课程浏览量超过7.58亿次,单期团课净学习人数超过1000万。

  仅2018年,各级团组织就开展专家授课、专题培训、学习讲堂、主题征文等各类学习活动230万场,数亿人次团员青年参与。“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每周在线学习人数超过1000万。

  2019年3月,团中央部署实施“青年讲师团”计划,在全团分级组建约3万人规模的“青年讲师团”队伍。上海青年讲师团、北京“青年榜样宣讲团”、云南“火塘夜校”等各种形式的青年宣讲队伍不断涌现。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23日 10 版)

(责编:白宇)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