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经营主体在发展经济领域中呈现出一定的作用,形成了多元化发展地方经济的体系和途径。
当前,针对加大对支持和扶持市场主体新型规模化经营力度,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推动市场经营主体的发展,相应出台了对规模化经营的扶持政策,从供给侧着手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适度宽松的市场准入制度为市场主体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特别是就财政贴息工作来看,出现部分市场主体存在不规范行为,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将财政贴息贷款用于非生产经营范围内;又在不同的银行经融机构办理贷款手续,形成两边同步申报财政贴息贷款。而且,部分市场主体逾期归还贷款,前者未尽,后者又在延续申请财政贴息贷款等。这些行为影响了市场经济秩序,管理上脱节,给基层财政部门增加了无法避免人为风险。作为基层财政管理部门,针对支持市场主体如何办理财政贴息贷款方面的细节,认真分析,现就做好服务工作的操作步骤和相关流程,谈如何着手加强监管的几点建议:
加强规范管理,稳妥开展经营
任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这些市场主体,必须要有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的实体单位。凡是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主体,应事先及时到基层财政部门实行备案制管理,实行常态化跟踪监管。任何市场主体,从源头上应该规范建制,特别是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财务管理,能够充分体现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透明性。
规范财务管理,体现实体经营
建议市场主体经营单位配备有专业会计资质证的从业人员,规范进行账务处理,便于基层财政直接认定。同时需要市场主体向乡镇财部门提供贷款征信证明,包括市场经营主体对公账户收支流水能反映贷款资金主要用于生产、生产设备购置等,以避免一定风险。
完备申报程序,确保资金运用
1、市场主体、家庭农场申报贴息应主动到镇财政所填报资料。市场主体单位在申报过程中,按要求提供有效期内的工商营业执照,且经营范围与申报贴息内容相符;
2、提供市场主体单位对公银行帐户,以及某银行将贷款转入对公帐户的转帐凭证(复印件加盖银行公章),体现使用资金的真实性;
3、提供财务报表,如申报单位的年度报表,或阶段性的季度报表,且注册单位法人需签字盖章确认,主要为保证财务运行的真实性、完整性;
4、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要能够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三种表格中真实反映经营状况。基层财政部门不直接参与对其实行经营方面的管理,因对某市场主体的经营盈亏并不知情,只能从市场主体财务报表去判断,所以财务报表每年按季度送报财政部门是有必要的。
注重责任划分,避免风险发生
1、明确区域化属地管理。针对部分市场经营主体在工商部门注册是按身份证、户籍所在地进行注册登记,而实际生产经营环节中出现跨区域规模化经营,导致基层财政在核查过程中无法确定所属区域认定的情况,建议明确按注册所在地,或市场主体经营区域负责审核申报。
2、银行金融机构将贷款未转入企业对公帐的行为,基层财政所不敢盲目受理财政贴息审核鉴证,应由银行金融机构自行与市场双方协商解决。
3、针对市场主体开设银行对公帐户的范围要规范,特别是注意跨区域开户,给财政部门加强规范监管带来不便,请银行金融机构与市场主体做好有效衔接。
4、基层财政只能按照农村“三资”管理要求,对市场主体经营所涉及区域的土地流转或是否属于正常经营实体作鉴证。而对财政贴息贷款资金发放、使用、回收及其他风险机制不作保障。(公安县埠河镇财政所 毛路阳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