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专题
坚持守正创新 推进深度融合
2019-10-30 09:30:35   来源:人民网   分享:
0



29日,与会者在倾听嘉宾演讲。


用全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吴  兢

全媒体时代,如何抓住机遇、破解挑战?我们需要守正创新,不断开拓思路。就用好全媒体、提升主流价值影响力而言,中国记协及其所属的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

一是增强引领力,履行职责使命。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成立一年多来,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在广度上延伸服务手臂,在深度上拓展服务范围。下一步,中国记协及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将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推动行业自律,加强联络服务,创新工作平台,促进新媒体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推动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拓展影响力,塑造融媒标杆。作为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国新闻奖去年首次设立媒体融合奖项。在今年的评奖中,中国记协提前启动调研,进一步完善奖项设置、评选标准、评选程序等重点环节,使媒体融合奖项评选更顺应深度融合方向、更贴近融合发展实际。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还正在打造新媒体传播力评价体系,促进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三是提升创新力,顺应趋势规律。在中宣部指导支持下,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已编撰完成《中国新媒体年鉴》和《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并积极探索创新手段,为媒体融合发展这一“新工作”赋能。

以科技助推媒体融合发展

招商局集团党委副书记  胡建华

融合发展是近年来我国媒体抓住新机遇、取得新成就的关键策略,融合发展的成功之道对其他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招商局集团是一家业务多元的企业,我们将科技创新视为立命之本。科技贵在“融”和“用”,只有先进科技与现实应用实现深度融合,才会诞生出新业态、新模式,企业才能找到发展的新机遇、新动能。

以科技为引领,我们着力推进内部数据融合,建设“数字招商”。招商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数字化建设规划,通过建设招商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等,打破数据“孤岛”和“竖井”,推动内部数据资源加速融合。

以科技为引领,我们着力推进跨界融合,打造发展新动能。在这方面,招商局集团的交通物流、综合金融、城市与园区综合开发三大核心产业转型升级已取得初步成效。

以科技为引领,我们着力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进产融结合。产融兼具是招商局的业务特色,我们与人民日报社、深圳市三方合作成立的“深圳市伊敦传媒投资基金”,规模达到50亿元,目前已运作3年多,经营情况良好。下一步,招商局将继续坚持科技引领,高度聚焦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同时,协同各方加强对先进技术研发、融合、应用的引导。

媒体融合应兼具流量与质量

腾讯集团首席运营官  任宇昕

媒体发展呈现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等重要特征,媒体融合对移动端和社交平台的重视前所未有。在社交平台上的实时信息交互与多维分发,将成为互联网信息内容爆炸式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也会促进主流媒体加快融合发展。

对于未来的媒体融合实践,腾讯有以下三点感悟和建议:

一是坚持主流价值导向,守正创新,媒体融合才能兼具流量与质量。在内容打造和信息分发上,腾讯严格构筑了内容生产、信息分发等环节的防火墙,加大对上传内容的审核力度,创新主旋律的传播内容、形式和渠道。

二是高效利用公众号和企鹅号等平台,社交与内容的融合才能事半功倍。如今,公众号和企鹅号构成了腾讯内容生态的双引擎,也成为主流媒体推进媒体融合的试验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官方公众号累计阅读量超过17亿。

三是技术与创意的有机适配,才能实现内容采编和渠道分发的双轮驱动效应。随着5G时代到来,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如虎添翼,它们进而会推动内容的生产、传播等各方面发生革命性变化。腾讯已与人民日报社共建中国媒体融合云平台,为主流媒体提供安全的云服务体系,以及采编优化、智能分发等工具。

全媒体时代更要唱响主旋律

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主任  温红彦

媒体融合,是一场在党中央战略谋划下实现的创新发展。媒体融合发展自2014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已经走过5个年头。5年来,我们在更好扛起使命任务中变革新闻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在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中重塑媒体格局、舆论生态。

当下,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猛发展,催生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赋予了媒体新的时代内涵和发展空间。机构在融,机制也在融;人力在融,能力也在融,催化出融合质变的新生态。

回头看,曾经的技术跟随,让我们的脚步有些踉跄;而今天,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媒体的“基础设施”。当我们基本摆脱了技术焦虑,就需要重新审视技术的利弊,需要进行趋利避害的应变。

内容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信息生产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不断推进,持续生产精品佳作。要让创意持续迸发,就需要在机制上创新,探索合作众包的共享模式,实现个性化制作、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不断创造融合传播的新高度。

不管技术、媒体形态如何变化,主流媒体都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全媒体时代,更加需要我们唱响主流声音,理直气壮、同时又理直气和地去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以智能化打造“四全”媒体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任  陈凯星

人工智能被誉为开启未来的神奇钥匙。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尝试建设了世界首个智能化编辑部,其核心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全环节、全流程进行系统化再造。这是新闻生产领域进行的一场智慧革命。

现在,我们的编辑和记者每天都在使用技术。在采集环节,利用“现场云”,也就是移动直播系统,记者可实时发起全息直播;在加工环节,利用“媒体大脑”“AI合成主播”等机器人家族成员,生成全息直播、文字、图片等全媒体产品;在分发环节,基于用户画像,实现个性化精准推送……人工智能能帮助我们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从事智慧劳动。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我们推出的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实质上是一个栩栩如生的仿真数字播报员,只要输入文本,就能24小时不眠不休地播报新闻。其背后是根据文本语义进行的语音合成、唇语合成、表情合成和动作合成4项核心技术支撑。

当前的这轮科技革命,以人工智能和“5G传输”双核驱动为特征。除了人工智能,我们也在不断拓展智能化硬件的应用场景,5G手机、5G背包、AR智能眼镜、智能录音笔等相继成功应用于重大报道。智能化编辑部建设正是我们坚持守正创新、技术引领,以智能化打造“四全”媒体的最新探索。

探索媒体融合差异化发展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  陆先高

当前,媒体融合在实践层面有两个瓶颈日渐凸显:媒体内容生产高度同质化;媒体传播与变现能力普遍低效化。

打破瓶颈,差异发展、协同高效是关键。在新传播格局下,机构媒体属性和功能的分化越来越明显,我将之分为四类:全域性媒体、区域性媒体、行业性媒体和领域性媒体。

基于这样的功能分化,机构媒体要提升融合发展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就需要强化用户需求意识和用户服务导向,聚焦特定的服务领域和对象,增强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型媒体。

以更好地服务知识界为方向,光明日报融媒体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强化核心内容生产,提供高质量传播服务,创新舆论引领能力;建设特色网络平台,提供专业性学术服务,创新核心受众服务能力;集成最新技术应用,提供前沿性技术服务,创新技术引领能力;善用品牌资源,提供垂直性行业服务,创新产业局部覆盖能力;整合融媒体队伍,提供全流程项目服务,创新特色项目承接能力。

在前述工作基础上,我们探索构建更加整体性、高效化的服务知识界的平台系统,目标是凝聚光明全媒体在整个学术领域的优势资源、生产能力、平台载体等,打造一个新型学术服务系统,更好地推进和传播“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推动国际传播高质量发展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  曲莹璞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自我革新,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中国日报深入贯彻媒体融合这一国家战略、顶层设计,积极探索深度融合方式方法,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使命,通过流程优化、机制创新、技术革新,积极整合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创新国际传播叙事手法,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国家形象,传播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话语、中国价值。我们整合推出了《中国日报国际版》,在报、网、端、微、海外社交媒体、国际合作传播等领域形成了拉网式传播矩阵,覆盖用户总数超过2亿。

从世界发展大势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面对新的国际舆论环境,更加需要我们加快运用信息科技革命成果,破除传统体制桎梏,实现媒体深度融合,推动国际传播事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需要创新内容呈现形式,通过讲好故事传播理念,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需要创新合作传播模式,为各国受众输出适销对路的中国信息,提供直接接触中国信息的媒介;需要创新沟通对话方式,积极搭建交流新平台;需要引导技术应用走势,依托互联网大国的用户规模优势、技术创新优势,深化合作、联合研发,创造出能够飞进外国寻常百姓家的优质产品。

融合发展也应彰显特色

中国新闻社社长  章新新

面对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媒体各展所长,竞相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中新社也在积极探索融合发展之路,通过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一体化构造和发展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形成了涵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着眼国际传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要真正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就必须紧跟世界信息科技潮流,谋划和推进融合发展。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中,中新社联合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策划了集文、图、视频、移动直播、创意产品于一体的“全球华文新媒体国庆24小时联播”,效果良好。

立足实际,坚持特色。有独特风格的内容才有高的辨识度,必须坚守自己的风格特色。中新社在长期的对外传播实践中,形成了“平实、平衡、平稳”的“中新风格”,在发展新媒体业务、推进融合发展中也始终坚持。

打造“朋友圈”,形成“生态链”。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有一个健全的“生态链”。因此,中新社通过内容、技术、人才培训等方式,帮助海外华文媒体融合发展,包括开发“新萌”客户端自助定制系统,对全球400多家华文新媒体业务进行测评,定期发布“世界华文传媒新媒体影响力榜单”等。

合作建设移动传播新矩阵

经济日报社新媒体传播部主任  陈发宝

经济日报近年来始终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抓好顶层设计,加强平台建设,再造采编流程,创新体制机制和内容形式,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路上努力前行。目前,已基本形成“以自建客户端为主体、社交媒体为侧翼、入驻账号为补充”的移动传播新矩阵。

使命与任务。任何时候,主流媒体都必须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竞争与合作。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既要竞争,也要合作。当前,一些商业平台、自媒体已创造出了众多模式和路径,主流媒体必须以更大的视野、更高的格局,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来考虑未来的融合之路。

内容与其他。近年来,经济日报坚持在内容创新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把传统的内容优势转化为融合发展中新的核心竞争力。比如今年国庆期间推出的“数说70年”数据可视化系列视频产品,就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创新与应用。在融合发展的路上,主流媒体一定要当好技术创新成果应用者的角色。当前,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基本代表了技术创新的最新成果,如何把这些技术成果应用到合适的位置,是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本版摄影:史家民 严立政  采访整理:陈亚楠 申 茜)

(责编:白宇、赵光霞)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