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内
上海长宁:临近年终岁尾,大调研不会收场结尾
2018-12-13 17:15:44   来源:人民网   分享:
0

“我的工作经常需要加班,以前,晚上10点后下班要步行20分钟绕道几条马路才能到地铁站,现在公园24小时开放,从公园里穿过只要3分钟就可以了。” 在长宁新虹桥商务区工作的白领王小姐对此特别高兴。

这一变化,得益于今年初上海开启的为期一年、覆盖全市的大调研。

如今的虹桥绿地花园24小时开放,白领上晚班不用再绕路到地铁站

“截止11月底,全区78个调研主体共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235298次,调研对象809309个,收集各类问题37555个,其中解决问题35544个,解决率为94.6%。”长宁区大调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深入调研,初步解决了区内一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办成了一批群众关注的民生实事,化解了一批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使企业和群众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老大难”问题补短板 提升百姓幸福感

最近,家住长宁区益健小区59号楼的居民常常聚在一起,研究如何给自己居住的老公房加装电梯。这栋楼超过90%都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住在高层的居民,上下楼很不方便,成了“悬空老人”,大家迫切盼望能够早日安装电梯。

长宁区在大调研过程中,多次听到诸如59号楼居民加装电梯的呼声。老房装电梯,实在不容易!为打通堵点,长宁区进行了探索:居委会牵头成立加装电梯自治联盟,便利居民自主协商;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出面跑审批、签流程、谈施工;政府部门提前征询意向、压缩办理环节,并制作文字材料模板,让申请者只需“完形填空”就能一次通过。社区居民、基层组织、政府部门群策群力,有效改变了老房加装电梯“需求大、推进难”的局面。

成功加装电梯的老小区

聚焦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重大问题开展主题调研,是长宁区一直以来坚持的传统。今年,长宁区围绕老公房加装电梯、垃圾分类、非成套改造、精品小区建设、社区养老等主题开展深度蹲点调研。

垃圾分类向来是个“老大难”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华阳路街道率先在全区开展了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上门收集试点工作,自今年5月2日起,通过调查摸底、上门宣传和实际操作,在16条道路共641家沿街商铺实施了垃圾上门分类收集,参与度达到98.9%。上门分类收集有效减少了沿街小包垃圾的产生,规范了沿街商铺的垃圾去向。

虹桥街道的华丽家族小区是沪上首个进行垃圾分类试点的涉外小区。457户居民中,涉外家庭占86户,租户达到187户。为配合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今年3月30日,小区内230多个垃圾桶正式撤离,不少涉外家庭成为垃圾分类的带头人。目前,小区垃圾分类率超过90%,定点投放率超过90%。

居民正在有序投放垃圾

在大调研的基础上,长宁区根据《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要求,加强顶层设计,重点从居民区和企事业单位两方面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工作。各街镇坚持党建引领,结合社区治理创新,针对各类型居住区、企事业单位的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创新,逐步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

不能政府觉得很合理,企业却感到很“无语”

“我走访调研每一家企业,一般都要花半天时间,通过与企业的深度交流,可以发现不少问题。一个共性感受是,我们费了很大劲制定的政策,企业并不了解;有些政策我们感到很合理,但企业却感到很‘无语’。”长宁区委书记王为人在调研手记中这样写道,“通过大调研,我也在反思,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反差’?根子在于我们的理念没有转变。为此,从我带头做起,推动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加快从管理者思维向‘店小二’理念转变。”

长宁区委书记王为人在调研区块项目建设情况

长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今年年初,长宁区即在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上宣布,将重点在贸易便利化试点、“一照多址”改革试点、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海内外人才服务、企业服务“两张清单”、“互联网+”政务服务、“三区一园一谷”建设、法治保障等方面,打出八张改革特色牌,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前不久,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部分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的通报》公布的28个典型做法中,长宁区就有2个榜上有名,即“一照多址”和“一证多址”改革试点。

从事“互联网+美发”服务的创业公司“南瓜车造型”一直是长宁区最早吃螃蟹的企业之一。“南瓜车造型”副总裁闫凌介绍,近两年“南瓜车”在上海发展很快。“从去年全市30家店(长宁3家)到今年全市90多家店(长宁7家),速度是翻倍增长。”

自去年以来,凡是长宁区“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的内资企业,经备案后,可在营业执照上记载“住所”登记项后标注“一照多址试点企业”,并在《企业经营场所备案通知书》或《非经营性营业网点备案通知书》上记载企业试点“一照多址”的全部营业场所或非经营性营业网点,无需另行申请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包括“南瓜车造型”在内的6家企业,最早成为这一制度的受益者。

闫凌说,“相比普通店家大概10年才开10家,这项政策对我们这种规模的企业的帮助显而易见。”

而今年,长宁区在“一照多址”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一证多址”,大胆试、大胆闯,推动政策突破,实现“一张营业执照、多个经营地址、一次行政许可”。

对此,长宁区区长顾洪辉强调,长宁优化营商环境主要有“三句话”——以政务环境突破,以国际化优先为导向,以先行先试作为创新途径。在具体措施方面,八张“特色牌”中“深化精准监管试点,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就能说明一切。

少看“盆景”多看“洼地”,大调研不收尾要持续下去

聚焦“百千万”,坚持全覆盖;关注沉默少数,做到不遗漏;突出重点领域,体现代表性。长宁区委一开始就强调,大调研工作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俯下身子、扎到基层,切实发扬“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精神,注重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主动到居民家里拉家常,听听平时“听不到”的声音。正如王为人书记所说:“大调研不能光看‘盆景’,要多看一些‘洼地’。有些长期积累的问题不能‘绕道走’,要敢于去‘碰一碰’,积极寻找突破口。”

外号“大头机长”的春秋航空西班牙飞行员恩里克,遇到了一件“头大”的事。每年回西班牙休假,他都要带上一份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今年时间有点紧,按照往年办理情况估计需一周多时间,这样他就会赶不上回国航班。不过,他还是决定到长宁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碰碰运气。“真没想到,工作人员说现在办这份证明当天就能拿到。在中国办税快,服务这么好,太棒啦!”“大头机长”开心地竖起了大拇指。

税务局打造办税服务厅

“办税流程比较复杂”“办理涉税审核事项的等待时间较长”“涉税事项资料是不是可以不必多次提交”……长宁区税务局在大调研过程中收集到纳税人的一批“吐槽”。带着这些“吐槽”,税务局局长陈颖与相关科所负责人到办税服务所、审批所、各相关科室等涉税审批工作一线部门实地调研,从问题导向切入,为涉税事项审批优化“搭脉”。如今,办税时间提速了,材料变薄了,不用来回跑了,很多办税人像“大头机长”一样感受到了办税服务厅的新变化。

“‘大调研’救了我全家,更让我老伴捡了一条命。”今年年初,68岁的新泾镇居民李先生带着自己的老伴赶到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送锦旗,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十年前,李先生年仅3岁的孙子铭铭罹患白血病,父母离异,孩子由祖父母抚养长大。今年2月,大调研工作组来到铭铭家看望,在同他的祖母王阿婆聊天时,发现王阿婆行走困难、语言含糊不清。一同前往大调研的长宁区卫计党工委书记池捷,是普外科专业出身,他凭借以往经验怀疑阿婆极有可能患有脑梗,需要马上确诊和治疗。工作组第一时间安排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专家上门。专家初步诊断阿婆患脑梗可能性较大后,随即派车接阿婆到同仁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最终阿婆被确诊为“脑部腔隙性梗阻”,并及时接受了药物治疗。目前,王阿婆已能正常行走,说话也变流畅了。

为形成机关干部人人主动、积极参与大调研的浓厚氛围,9月20日,长宁区还专门召开了青年干部大调研分享会,来自全区各调研主体的150余名分管领导和青年干部代表进行了大调研分享。

区建交委市政建设科的于炜讲起在进博会前期开展的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作中,他和同事们顶着烈日,8.3公里走单骑,沿路测量勘察寻找合适的配套电站选址。于炜说:“在一张张‘素颜’照片的背后,有无数和我一样的青年,用自己的钻研、智慧、执着,开展实实在在的调研。”

 

架空线入地前后对比,“蜘蛛网”不见了

区科委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的周开悦讲述了自己在一次普通的走访中,如何对接各有关部门共同解决AI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需求,并成功争取其落户长宁。他说:“‘店小二’这个角色,不能仅停留在本职工作上,要主动跨前一步,建立与企业同呼吸、共发展的亲和力和向心力。”

“像虹桥绿地花园24小时开放,白领上晚班不用再绕路到地铁站;多部门联合开辟出近千个停车位,缓解上海动物园停车难;商务楼宇开设白领餐厅,解决白领就餐问题等。毋庸置疑,大调研突出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的难题。像王阿婆捡回一条命这样的例子,更是意料之外,也让大调研更暖心、更有温度。”大调研办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同时,在大调研过程中,长宁区也在不断由点及面推动建章立制。

比如,为进一步推进社会面智能安防建设,制定了《关于长宁区社会面(小区)智能安防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社会面(小区)智能安防建设操作指南》;针对部分纳税人存在“上班时间没空办事、休息时间没处办事”的办税问题,制定出台了《长宁区税务局周末预约服务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预约制+值班制+协同制”等多项工作模式。

在长宁区大调研办公室,工作人员指着办公室的大门对记者说道:“大调研持续全年,但不等于只干一年,临近终场,不等于结尾收场。这扇大门一直是开着的,我们欢迎大家随时过来反映问题。”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