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节没出去看人海,回了趟老家大冶市陈贵镇华垅村。所谓“到不了的是远方,回不去的叫家乡”,这些年来,家乡没少让我欣喜,但也曾让我失望。幸而,这次回去,我发现了些可喜变化,垃圾都入桶了,乡村道路上安装了节能路灯,被垃圾堵塞的港道也被清淤,并开始修石护坡了,夜风中弥漫着桂花的香气。
童年记忆中,不富裕的村子里很干净。夏天时,港中的水清澈见底,港岸槐树阴浓,港中时常有戏水捉鱼的孩子。
再后来,村边的山间田野的豆、麦被形形色色的苗木花卉取代。种植苗木花卉收入比种庄稼收益好,山间田野遍布绿色。同红花绿树一起向上生长的是村里的小洋楼,土房子、平房几年间被二层欧式小洋楼取代,泥土路被通到家家户户门口的水泥路取代。
然而,不知何时起,各种垃圾越来越多。因为没有垃圾桶、没有清洁员,白色污染随处可见,曾经宽阔的港道两边都倒满了垃圾,夏天再也没有孩子在港边嬉戏了。再回这里,感觉不到童年记忆中的那份美好了。
今年“十一”回家,四处看看,发现村内安放了垃圾桶、建起了垃圾池,还有保洁员每日进行清理;港边的垃圾清走了,一群工人正在修建石护坡,整个村庄的卫生环境好了不少。更可喜的是,夜间出门,竟发现穿村而过的公路上及村内都装了路灯。
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程大年介绍,华垅村有9个自然湾、2400余人,从2014年起华垅村每个自然湾都设了3个垃圾桶、1个到2个垃圾池以及一名清洁员。清淤、修港则是今年7月份开始的,属于大冶市小农水工程的一部分,预计今年年底完成。120盏村内路灯已经安装好50盏,它们将照亮晚归人的归途。
看着这些可喜的变化,我有理由相信,家乡未来将真正走上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成为一个绿色洁净的美丽乡村。(记者 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