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陆区箭楼下社区活跃着一支老年腰鼓队,队员们从素不相识到打成一片,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劲头一天比一天足,全都是因为敲起了腰鼓。
“麻将搭子”变腰鼓队员
许多黄石本地人都知道,箭楼下社区是由大队演变成村,再由村演变为社区的。如今,该社区既有原自然村的老居民,也有不少搬迁过来的新居民,起初她们中的很多人的相识都是缘起于麻将。
4年前的某一天,几位一起跳广场舞的阿姨心血来潮,碰撞出要组建一支“腰鼓队”的想法。在此之前,别说她们从未打过腰鼓,就连腰鼓的真容也没有几个人见过。但大家却自信满满,请老师、凑钱买腰鼓,硬是把队伍拉了起来,声势还不小,一转眼就聚集了五六十人。人多声杂,为了不影响居民休息,她们专门找空旷的场地练习。寒来暑往,吃了不少苦头,但很快她们就体验到了腰鼓带来的快乐。
69岁的熊承燕是队里最年长的人,可她看上去精神气十足,看到她的人都说她只有50多岁,她的性格也好,和年轻队员相处得极为融洽。王秀英曾经是我市某单位的退休干部,但在她身上却看不到一点官架子。刘先荣在演出时曾不慎摔伤腿,她没有退缩,硬是咬紧牙关坚持到最后。“我们从以前的‘麻将搭子’变成现在的‘亲密战友’,精气神都和以前不一样了。每个见到我们的人都说我们看上去真年轻!”队员朱阿姨由衷地感叹。
威风锣鼓敲起来
有人可能会认为,打个腰鼓能有多难?不就是走走十字步,找准节奏吗?但实际上,除了步法和队形,腰鼓还有文武之分,通常情况下还得配合舞步,因此体能消耗很大。再加上每次演出,腰鼓队都得穿上专业的服装,几个小时下来,身上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年轻人尚且吃不消,何况是一群上了年纪的老人。
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是,今年4月份,她们又开始折腾自己了。这次她们想把队伍扩展得更大,组建一个集舞蹈、腰鼓和威风锣鼓为一体的艺术团。建微信群、请网格员帮忙宣传、动员中心户长去各个小区发展队员,很快60个名额爆满,离锣鼓喧天的日子已然越来越近。
别以为这些人成天只知道玩自己的,在参加社区的创卫公益劳动时,她们个个争先恐后,干劲十足,曾经仅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就清除了几个地方的卫生死角。
临别前,队员们特别声明:“别说我们老,我们舞得动鼓槌,挥得起铁锹,抱得动孙子,干得动家务,谁能比我们更年轻,更快乐?”(记者 柯娟 通讯员 邹颖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