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黄石网站
菜场向买菜人收“交易费” 百余菜贩停止营业
2018-01-21 10:20:50   来源:东楚晚报

  去菜场买菜,向菜贩付清菜款后,还需向市场管理方支付菜款4的“交易费”,领取“路条”,方能将菜拎出菜场大门。

  这种事,闻所未闻,可在黄石花湖社区的一家菜市场,它却延续了近14年。

  6月6日,百余名菜贩停止摆摊,联合抵制这一收费,令这一奇特的经营模式走进公众视野。

  多名菜贩致电东楚晚报表示,“这么做,是拒顾客于门外”。

  市场管理方则认为,这种模式实行多年,自然有其合理之处,对买菜者并不构成影响。

  双方各执一词。至20日,这场“停摆”风波已经持续14天。

  买菜“缴费”

  事件发生在黄石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宏进市场),有固定商铺300多间,6000平方米蔬菜交易大棚一座,2000吨冷库一座,主营蔬菜、水果二级批发业务,国内优势农产品及黄石、鄂州、黄冈地区特色农产品在此形成集散,每天有海量蔬果经此走向百姓餐桌。

  通常情况下,顾客买菜,都是付清菜款,便可离去。但在该市场,这种方式却行不通。

  市民李先生自2008年入住花湖社区,长期在宏进市场买菜。他向东楚晚报记者吐槽:宏进市场管理方在交易区和菜场门分别设置收费处和查票处。顾客每到一个摊位买菜,无论交易额度大小,都要向市场方缴纳一定比例的“交易费”,然后领取缴费凭证,在大门口处接受查验,方能将菜拎出大门。缴费标准一般为菜款的4,但如果交易额度实在很小,就按最低2毛缴费,“就算只买一根葱,也要缴费”。

  市民肖女士同样居住在市场周边,她告诉东楚晚报记者,这种收费模式,给她的印象很糟糕。“一个菜摊开一次票,有时买一趟菜下来,要开好几次票,缴好几次费。高峰的时候,缴费的人排成长队,着实让人心烦。”她说。

  既然如此,为何不到其他市场消费?

  受访者坦承,一方面,宏进市场的菜价低廉,低于其他市场;另一方面,最近的菜市场在一站之外,毕竟不方便。为此,一部分居民舍近求远,去附近其他菜市场买菜;另一部分居民则在反感中继续选在该市场消费。

  正因为如此,宏进市场的“交易费”,一收就是多年。

  菜贩“停摆”

  6月6日,凌晨一点就开市的宏进市场突然变得沉寂。陆续有菜贩宣布“停摆”。至6月中旬,场内100多家菜贩,有90加入“停摆”行列。

  多名菜贩告诉东楚晚报记者,“停摆”的缘由就是因为市场管理方向顾客收费。

  “这等于把顾客拒之门外。”一位不愿具名的菜贩说道。

  他介绍,“交易费”针对菜贩和顾客,双向收取。即:每卖一笔菜,菜贩与顾客均须向市场管理方缴纳菜款4的费用,加起来就是8。菜贩们普遍认为,管理方向可以向经营者收费,但不应该向顾客收费。现在菜市场越来越多,买菜者可以用脚作选择,菜贩也可以,市场管理方这种做法,无异于自断生路。

  今年2月,宏进市场曾做出过改变,停止向顾客收费,但只坚持了三个月。

  6月6日,市场方宣布恢复过往做法,在菜贩中引起反弹。当天开市,有菜贩带头以“停摆”表明态度,得到其他菜贩的支持。

  宏进市场则坚持己见,并不认为做法有何不妥,双方由此走向对立。

  至昨,宏进市场“停摆风波”仍不见平息。附近居民终于省了“买菜缴费”的烦恼,但买菜的路途却由此变得远了,不方便。

  “提点,是我们独有的商业模式”

  菜贩和买菜者口中的“交易费”,宏进市场管理方称作“提点”。

  该市场总经理张军茂说,宏进市场是上市公司宏进农产品批发市场集团的下属企业,该集团在全国有27个市场,黄石宏进市场是规模最小的,是白沙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分市场。宏进市场每天的蔬菜吞吐量,在50万斤左右。

  “我们向买卖双方各提4个点的做法,始于2002年,这是我们独有的商业模式。”张军茂介绍,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该市场不收商户的租金,而提点就成了唯一的收入来源。每笔交易,市场要提8个点,为减轻商户的负担,这8个点由商户和顾客平分。肉铺是固定摊位,每月收1500元至2000元摊位费,不用收提点。菜农进场经营,按筐收卫生费,一筐菜收1元钱。

  “我们每年的毛收入是600多万元,每年要上交税收200多万元、开支400多万元,不收提点我们无法生存。”张军茂说。

  对于顾客的感受,张军茂表示,该市场的菜比其他菜市场便宜,“顾客都愿意交这个钱。”

  他打了个比方:以6月16日为例,该市场的丝瓜卖1.5元,其他市场卖3元,顾客就算交点提点,也比其他菜市场实惠。而且,该市场每天在门口明码标价,这在全市都是唯一的。

  张军茂说,他们的主要客户是黄石的各大超市,过年期间超市要做惠民活动,应超市的要求,宏进市场在2月份也开始做活动,取消了对顾客的提点。原计划该活动将持续30天,但他们做了102天,超出72天,“我们一恢复对顾客的提点,菜贩就停止营业了,想要市场降4个点的提点。这是在与菜市场叫板。”

  到6月16日,“停摆”已经持续了10天,宏进市场的100多个菜贩都参与了“停摆”。

  对于菜贩的做法,张军茂的态度是“来去自由”,称等菜贩都走光了,该市场就准备升级为一级市场,直接从武汉白沙洲进购蔬果,进一步做低蔬果批发零售价格,照样会红火……

  消费体验与市场“钱途”

  “停摆风波“中,仍有少量菜贩坚持经营。6月16日上午9时许,东楚晚报记者对该市场进行了走访。

  市场的大门口,写着当天的蔬菜批发价。市场内只有七八个摊位在营业。市场正中间,十多人围在一起聊天。

  在一处摊点,一名男青年购买了一些蔬菜,总共35元,但菜贩开票金额却为36.4元。菜贩解释,其中1.4元是买菜者应向市场方缴纳的“交易费”。

  菜棚中央有一处收费点,一名女子戴着一次性手套,正忙着开票收钱。

  “你天天开票不烦吗?”小伙子开玩笑地问。

  “开票开得手酸,我有时做梦都在开票。”女子回答。

  缴完费后,男青年领到两张票据,一张交给菜贩,一张留着出门时接受查验,后一张票据,通常被买菜者称作“路条”。

  在大门口处,一名中年男子接过票据进行了查验,然后撕碎了扔进旁边的泡沫箱。这样的碎纸片,在泡沫箱里堆了小半箱。负责验票的男子表示,搁在“停摆”前,他每天回收的票据要装几大箱。

  东楚晚报记者随后也买了一些菜,过程同样如此。一位蕲春来的老奶奶,蹲在市场一角卖鸡蛋。她告诉东楚晚报记者,她卖鸡蛋无须交“交易费”,因为这些费用她已经一次性缴完了——对流动的小菜贩,市场管理方区别对待,一般一次性收取三五元钱,不再向顾客收费。记者买了一袋鸡蛋,守在门口查票的男子果然没有阻拦。

  当天该市场人流量不大,剩下的十余个摊贩情绪低落,对未来感到茫然。

  多名摊贩正在着手迁往港区另一家农贸市场,他们中有人告诉东楚晚报记者,宏进市场与菜贩的内斗,最终只能以双输告终。港区目前有多家农贸市场,消费者完全可用脚投票。市场管理方向顾客收费,认为自己的菜价低,并没有增加消费者的负担,但实际上,这种收费给消费者增加了麻烦,这无疑是一种非常糟糕的消费体验。一种商业模式是否成功,消费者的体验是唯一的试金石。宏进市场若要平息“停摆”风波,必须首先正视其收费行为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重视提升服务水平,让买菜者得到方便、实惠之余,又感受到舒适、舒心,如此方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记者 石教灯 记者 高喜明/文 汪泽栋/摄)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