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通讯员:毕诗靓)“经济开发区东山路与兴业大道十字路口红绿灯出现故障。”5月4日8时2分,五一小长假节后上班第一天,该县营商环境监督员余鹏飞在群发出一则消息。“收到!已反映相关部门。”6分钟后工作人员回复收到,又过了50分钟,红绿灯恢复正常。
余鹏飞第一时间收到反馈: “8:02红绿灯出现故障,8:58完成红绿灯检查,已恢复。”这是该县营商环境监督员和优化办的一个日常互动,在这个有着70余人的微信群里,20名监督员每天在为阳新营商环境“挑刺儿”。
据悉,该县去年创新方式方法从当地17家民营企业和3个相关部门聘请20名监督员。为了提高服务质量,真正的解决问题,组建了由县优化办主任孔祥鹏为群主,县委书记、县长、县领导及相关部门一把手和监督员为成员的微信办公群。监督员发现的任何问题第一时间上传,50余名办公群成员第一时间了解信息。
“10分钟内,一定会有人回应,有的短则2分钟以内。”孔祥鹏说,“我们实行‘首问责任制’,72小时内,相关责任部门必须给出处理结果。涉及多部门的问题,由县优化办组成联合力量,现场处理并抓好跟踪督办。”
连任2届监督员明瑞星近一年来感到“挑刺”越来越难。“今年3月初,原本只想在群里咨询一下融资方面政策时,没想到1小时内有专门工作人员上门解答,并送上政策宣传小册,这样用心服务没话说!”
“良好营商环境是我们县的名片,我有责任给它‘挑挑刺’,让它变得更好。”身为政府工作人员和监督员双重身份的杨威由衷感叹道。“近一年来我与其他监督员共同感受无论是大到企业融资、环保、订单,小到交通出行、车辆停放,红绿灯故障等都能得到‘秒回应’、快落实,越来越难‘挑刺’了。”
2022年2月至12月,共收集营商环境监督员反映诉求和问题260条,交办13条,解决247条。今年以来,仅收集监督员反映诉求和问题56条,解决52条,交办4条。
编辑: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