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街道口的中国电信营业厅内,布展风格朴素低调
随处可见的巨型帐篷、拱门、横幅,地推人员围追堵截、你拉我抢的地推场景,机场、火车站等声势浩大的“迎新大战”……可能很多人的脑海中,至今还能想起当初上大学时通信运营商煞费苦心的“花式营销”。而对通信运营商而言,以往每年一度的高校迎新季,也堪称一场硝烟弥漫的“营销大战”。然而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今年的高校迎新季却显得格外“淡定”。
近日,记者走访了武汉多所高校附近的通信运营商营业厅,发现当前迎新模式已呈现出四大变化:营销阵仗大幅收缩、价格竞争趋于理性、线上办理成为主流、 推广风格更加淡然。
“目前校园卡政策还没出来,要等到9月开学以后才会推广。”首义学院军威苑中国移动授权专营店工作人员表示。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这家面积不大的店面里,除了一张“移动云电脑”海报外,几乎看不到任何针对高校学生的宣传或促销。“开学后最多就是在校内设个点位,方便有需要的学生咨询办理。”该人员补充道。
位于街道口、毗邻武汉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的中国电信营业厅,同样没有任何面向新生的宣传海报或专属活动。“手机、话费、电脑目前都没有特殊优惠,资费政策与平时一致。”店内工作人员说道。
这是否意味着运营商不再重视高校市场?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表面的“淡定”实则标志着通信行业竞争逻辑的根本转变:从增量争夺转向存量运营,从粗暴营销走向精耕服务。
如今,单一的价格战和抢用户已然难以为继,竞争重点更多转向网络质量、服务体验和生态构建。通信运营商愈发注重校园网络的深度覆盖,推动通信服务与校园门禁、食堂、教务等环节深度融合。这类“内功”的修炼,远比线下吆喝更为重要。事实上,湖北电信已与武汉轻工大学、三峡大学等合作建设“双万兆智慧校园”;湖北移动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推进“5G+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建设;湖北联通则携手华为实现了江汉大学5G-A 3CC网络全覆盖。
而在营销策略上,也逐渐向数字化、年轻化转变。通信运营商更倾向于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新生社群、直播等方式进行前置营销和答疑解惑,如邀请大学生化身“校园星推官”等方式,通过内容创作吸引新生。
另一方面,监管持续强化也规范了市场行为。近年来,湖北省通信管理局多次发文,严查校园电信市场违规宣传和不正当竞争,开展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秩序。同时,教育部门和高校也加强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避免过度商业化干扰正常教学及迎新流程,以往“野蛮生长”的场面得到有效遏制。
“我们在线上就完成了交学费、选宿舍、传资料,校园卡也是直接线上选号并邮寄到家。”华中师范大学一名新生家长表示,“对新生和家长来说,这样更好,骚扰少了,选择更透明,网络和服务也更优质。”
若新生或家长有办理手机卡或选购终端的需求,业内人士建议可优先通过学校官方迎新通道或运营商线上营业厅等正规途径,自主查阅套餐内容并办理业务;在选择时应仔细阅读协议条款、按实际需要选购,警惕各类捆绑销售及隐性消费,切实维护自身权益。此外,虽可借助社交平台初步了解信息,但仍建议以运营商官网、APP等官方渠道发布的政策为准,谨慎作出最终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