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军事
携手中国实现亚洲复兴 印度很清醒
2018-06-11 11:58:28   来源: 海外网   分享:
0

6月9日-10日,印度总理莫迪出席了在青岛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一年前,2017年6月,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正式批准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上合组织会员,印度也从观察员国完成“转正”。

资料图:印度总理莫迪

资料图:印度总理莫迪

这是莫迪首次以成员国的身份参加上合峰会。4月底,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武汉东湖宾馆同印度总理莫迪举行非正式会晤。

这表明印度对自身所处的地缘地位、世界方位和历史方向的认知更加清醒。莫迪十分看重印度在印太地区的独特地位,特别是地处印度洋之北”次大陆和面向东方的地理位置,甚至视之为印度的立身之本和繁荣所向。以印度现在的发展速度和经济体量,很快就将超越欧洲诸强成为GDP排名第四的世界大国,莫迪对印度目前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发展契机更为明确,加快国内发展和国家崛起的愿望更加强烈。印度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这一切不可能在全球动荡和对抗中实现,必须要坚持对话和合作共赢的大方向。正如莫迪在香格里拉会议上所强调的,印度要在印太地区追求和平、合作和包容,而非战争、对抗和排他。莫迪外交政策旨在为印度经济复兴和政治崛起提供良好政治环境,促使印度成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这与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在其所著《印度的发现》一书中指出的目标并无二致,只是实现路径更加清楚。

印度外交在大国阵营中纵横捭阖,为崛起创造四面友好的大好局面。从今后的历史大趋势看,中国、印度、日本将与美国将是共同引领世界发展的前四大力量,而前三者共处亚洲,与美国的关系各有不同。如果彼此牵制暗算,彼此消耗对抗,则是亲者痛仇者快,矛盾和问题将被域外力量所利用。对印度而言,不选边站队,不抱团对抗,务实发展与中、日、美的战略合作,则是对印有利的处世之道和全身之策。因此,从一年多年的情况看,印度对华看重管控危机、寻求互利共赢大方向;对日强调互利合作,共建亚非经济走廊;对美共谈印太秩序,寄望美国助印发展。当然,俄罗斯和欧洲诸强等都是印度崛起的借助力量,印度也愿意“东进”寻求与东南亚近邻互利合作。

印度外交更加强调“亚洲世纪”和亚洲复兴。15年前,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曾预言:“如果中国和印度建立起稳定而持久的关系,21世纪将是亚洲的世纪。”莫迪继承瓦杰帕伊的衣钵,在香格里拉会议上也提出一个重要战略判断,那就是,“只要印中两国相互信任、照顾彼此利益,亚洲和世界就会有更美好的未来”。这与中国几代领导人的高瞻远瞩不谋而合。中印两国领导人面临共同领导亚洲复兴的历史使命,这不能假手于人和域外大国的所谓帮助。从目前的情况看,莫迪将与中国、日本和东盟等力量一起探索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和亚洲复兴的新道路和新模式。

当然,印度外交将继续受到美国这一最大外部变量的影响。美国全力在印太地区塑造排他性和指向明确的安全框架,不断测试印度传统不结盟政策的兼容性,可能在不同程度影响印度对其他大国的关系发展。未来可能逐步形成新的中美印战略三角关系,这既不是简单的美印联手制衡中国态势,更不是中印共推多极化对抗美国单边主义的态势,而是基于国家利益基础之上的合作与博弈模式。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现在期望拉拢印度遏制中国,同时借机全面进入印度洋,但绝不愿坐视中国或印度任何一国取代和威胁其全球主导地位。印度作为战略自主的大国,也不会愿意长期充当美国的小伙伴。可以说,在中美印地缘政治互动的“战略三角”模式中,占据优势的是“支轴”美国,它与其余两国保持友好关系,并推动其余两国关系的恶化,这一点需要中印认真思考。随着21世纪中印两国的崛起,无法确定中美印三角关系将朝向怎样的方向发展,有时可能表现为美印两国在某一阶段或某一事态联手对付中国,有进也有可能表现为中印两国合作推动全球化和多极化,共同建设公开合理的国际秩序。

莫迪认为,武汉会晤使其再次明确,中印两国之间牢固稳定的关系是全球和平与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印互为邻国,彼此崛起互为帮衬,亚洲世纪缺一不可,这是印度外交的一个重要出发点。目前,美国大造声势推动“印太战略”,四处兜售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渲染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在南海、印度洋的正常活动,归根到底是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地缘政治时势所需,期望利用臆造的威胁逼迫印度进入美国阵营,并非真心要助印发展。印度也担心与美走得过近,可能其战略自主会遭到美国渐进式消解。

中印作为两大东方文明古国,战略文化底蕴深厚,对某些国家的“伎俩”心知肚明。中印将保持不为第三方所动的战略定力,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动中印合作和战略互信,实现共同发展和亚洲复兴。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