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妈妈,我该怎么办?今天李老师让我们大家报名课外兴趣小组,我不知道该报什么小组”
潇筱妈妈立马安慰潇筱的说:“看你喜欢那个小组,就报名那个小组呀!潇筱我觉得钢琴小组就不错,妈妈在上学的时候也参加过。”
这时潇筱嘴角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对未来充满的期待。
这时潇筱的爸爸却说:“别听你妈瞎说,她才没有上过中学呢!谁叫她没用,考的差。你可别学你妈不上进,一定要考一个上档次的大学,就像你爸这样的!未来才会有好未来”
潇筱的妈妈感觉颜面扫地,忍不住“怼”了回去;你爸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学霸”,但是他的薪水,却有点对不起“学霸”这个词。
望着爸爸妈妈相互挖苦,潇筱刚才还明亮的眼神,瞬间黯了,显然不知道该咋办?这顿饭也只能草草收场。
后来爸爸总是有意无意的,当着潇筱的面,挖苦妈妈,从而“抬高”自己的形象。
两个人就在相互挖苦、争吵中下来,一番“嘴仗”下来,彼此都有点不愉快。
懂事的潇筱总是夹在两个人之间,变得惶恐无措。有好几次,在他们拌嘴时眉头紧锁,表情纠结,好像不知道该帮哪一个。
后来有一次,妈妈想要检查潇筱的作业时,潇筱竟然把自己的作业藏起来了:“妈妈,爸爸说你没上过大学,你就别检查了,我怕你会算错。”
妈妈又惊又气,不得不费心给潇筱解释,努力挽回自己在孩子心里的形象,很累!
老公却说她矫情玻璃心:“我多嘴?一家人有什么说不得的?影响到小孩?他哪懂得这么多?这么大的人了,事真多!”
两个人明明感情还可以,就是因为互相“挖苦”,闹的大家都不愉快。我很担心——孩子会怎么看待我们?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有什么不满,可以跟我说,但能不能别老在孩子面前说!妈妈郁闷的抱怨到。
这样的场景不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是否也出现过呢?在开课啦《心理大家公益直播》第四期的节目中,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大龙教授对于这一现象解释是这样的:“其实每个孩子最初的人格范本,都来自于朝夕相对的父母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懂得适当地去尊重对方、维护对方,反而由着自己的性子,失了分寸地贬损、矮化另一半,或者两人都互相否定、打压对方,这,对于一个心智尚未健全、认知能力稚嫩的孩子而言,意味着什么?”
没错,你们不是正儿八经的吵架,但是在孩子跟前,长期相互冷嘲热讽——这是另一种隐性的“冷暴力”,比大吵大闹还要严重,你确定你们的夫妻关系不受影响?
孩子听多了不难受,心里没想法?
夫妻关系,绝对是亲子关系必不可少的基石。
父母如果没有“团队”意识,不能通力合作、协调一致,只会放任自己的情绪,逞一时口舌之快,却会令孩子不知所措,毫无安全感,教育效果也随之大打折扣,父母权威也逐渐削弱。
在孩子心里,爸爸妈妈都是同等重要,都是他们心中最亲爱的、最信任的人!当一方或者双方习惯性地在孩子面前奚落、攻击对方、关系失和,都会给孩子错误的示范,会让他们轻易就认可了对双方的“负面评价”,对父亲或母亲带有偏见,辨识有限,在日后择偶和处理婚姻关系时,会出现各种问题。
奥巴马的父母离婚后,他由妈妈一手带大。从小在爸爸缺席、而且美欧支付赡养费的前提下,奥巴马的母亲,却从来没说过他爸爸半句不是,而是儿子不断强调:爸妈离婚不是谁的错,是各种条件所限;你爸爸聪明又幽默,有一副好歌喉,还擅长演奏各种乐器……
不得不说,这个单亲母亲的格局和内心,都是那么大气、圆融——所以,她成就了一个大方、积极而乐观的儿子、一位优秀的首位非裔美国总统。
多数离异家庭的父母,都会或多或少,不自觉地在孩子面前埋怨或怪责另一方,导致孩子心理有了不该承受的压力,性情也变得不太开朗——看看奥巴马母亲的处事风格吧,你的心态,将决定孩子的未来的命运。
真正出色的父母,不在于双方的学识能力与经济背景是否一致,而在与能否结成默契、合拍的同盟,会在孩子面前,积极给对方营造一个良好的形象,即使有意见分歧,也能做到理性克制,不伤和气,努力给孩子构筑一种平和交流的家庭气氛,让孩子感受到你们对他的爱,更能增进夫妻间彼此的感情。
就算是有了不可调和的问题,父母也要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会尽力解决,而且一定会找到可行的、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无休止地互相怨怼。
即使婚姻不能再继续,不能做一对好夫妻,却能选择做一对好父母——尽量给孩子保留一个美好的童年,对孩子未来的心态和处世、甚至婚姻观,都能起到积极、正向的示范作用。
每一个孩子最愿意看到的,就是父母之间真诚地相亲相爱。而我们给孩子最实在的爱,就是彼此尊重对方、包容对方,这是为人父母不可或缺的一种修养。
一个好的家庭,父母会有意识照顾到孩子的内心感受,不会把自己对伴侣的不满与情绪,毫不避讳地流露在孩子面前,父母的对立,为什要让孩子参与其中并为之“买单!”
在开课啦《心理大家公益直播》的课程中,王大龙教授的一段话让人记忆犹新,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十分的愧疚孩子,没有给孩子优越的家庭条件,殊不知自己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就是良好的夫妻关系吗?
父母是孩子最亲爱的人,只有父母互敬互爱,孩子才会觉得世界上有真理,人间有美德。在孩子面前,你如何评价伴侣,将决定着一个孩子成长的维度、一个家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