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企业资讯
6名兼职大学生起诉雇主 湖北一法院裁定报酬为1.56万元
2025-08-06 11:03:05   来源:极目新闻

1754449384510635.jpg

暑假期间,不少大学生做起了兼职。当“口头约定”遇上“翻脸不认账”,付出换不来约定报酬,如何维权?近日,黄石市下陆区人民法院办结一起大学生讨薪案,可以为兼职大学生提个醒。

2025年五一假期,张某等6名大学生为曹某提供话剧表演服务,约定3天工期,每人每日1000元,合计1.8万元报酬。演出任务完成后,曹某以“吃住标准变更”“案外人扣款”“表演效果不佳”为由,仅支付1.2万元。

6名大学生不服,起诉至下陆法院。

经查,双方并未签订书面合同,薪酬标准、包吃包住等事项,仅通过微信聊天约定。与此同时,6名大学生确实存在擅自更换酒店的情形。

最终,经法院调解,6名大学生拿到了1.56万元报酬。承办法官表示,这样的结果,既考虑了大学生擅自换酒店的不当行为,也尽可能维护了大学生获取劳务报酬的权益。

法官指出,这场纠纷暴露出兼职市场的典型问题:微信聊天记录代替书面合同,导致“包吃包住”等关键条款无明确界定;履行过程中擅自变更约定,大学生未协商便更换住宿酒店;责任划分模糊,曹某试图将与案外人的纠纷转嫁到劳务报酬中。这些看似细小的疏忽,恰恰成了维权路上的“绊脚石”。

法院的调解书里,则藏着维权指南。首先,书面合同是“护身符”。本案因无书面协议,双方对“吃住标准”“扣款条件”各执一词。调解书明确指出,临时劳务也需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工作内容、报酬标准、食宿安排等核心条款,这是避免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其次,合同相对性不容突破。曹某以“案外人扣款”为由减少报酬的主张被驳回。此外,谁主张谁举证是铁律。曹某声称大学生存在“胁迫行为”却无法举证,最终承担不利后果。这提醒兼职者,保留工作记录、沟通凭证等证据,同时也要警惕对方的举证陷阱。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