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疫情爆发正是与野生动物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名林业人,在这个时刻,我们更应该发挥森林守护者、野生动物保护者的职责和义务,我们既是第一道屏障,也是最后一道防线。疫情宣传、监测防控当前,林业人必须守在第一线。”面对疫情的爆发,从年三十该镇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开始,木港林业站吴风云就在心底暗暗下定了这个决心。
木港镇是个山区镇,全镇森林覆盖率超过65%,拥有山场面积22.6万亩,并成功创建省级绿色示范村4个、省级生态村5个、市级生态村16个,这份沉甸甸的成绩里饱含着这位在木港林业站工作9年的老林业人吴风云无数的汗水,他也被当地群众亲切的称呼为“森林守望者”。
这既是成绩更是压力。自疫情爆发以来,情暖天气多,春耕烧荒季,又恰逢春节元宵两大祭祀大节,引发森林火灾的风险极其高,稍有不慎,这五年来的奋斗就毁之一旦。同时,有关野生动物交易管理在此次疫情期间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他要思考本镇区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此外,作为林业部门负责人,他还要参与到该镇指挥部疫情防控统一工作中来。从年三十疫情动员部署至今,他既是一名部门负责人,更是疫情防控路上的一个兵,从未停歇。
一辆车一个喇叭就是一条战线。大年初一疫情形势已经很严重了,但是村里的群众们似乎还是在保持着观望的态度,认为疫情还在“新闻联播”里。吴风云知道,没有强大的眼前现实的舆论宣传,一些群众还是不当回事。从当天起,他便开着巡逻车、顶着高音喇叭,开进了26个行政村252个村民小组的边边角角,将疫情送到了几乎所有能覆盖到的群众家门口。在巡逻宣传的同时,他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养殖户,入户宣传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全面掌握了镇区5家野生动物圈养情况和3处交易场所,并进行封存,这几个地方也成为了他现在每天都必去清点核查的场所。
随着疫情的发展、天气的变化,尤其是正月十五前后,为防止气温回升、节日祭祀引发山火,他又开始了森林防火的巡查、宣传,先后及时制止了7次野外用火,接警处置偷猎野生动物、乱砍滥伐22次。35天来,“严禁野外用火、严禁捕猎野生动物、严禁上山砍柴···”的声音每天都会准时响起,成为木港抗疫路上一首嘹亮的歌曲。
一袖章一只口罩就是一杆战枪。根据该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他和站里的同志在兼顾本职工作外,还要下沉到所驻田畈村的疫情工作中,戴上口罩、别上红袖章,只要无其他任务安排,他在村里一呆就是一整天。田畈村是反流人口较多的交通要道村,疫情期间在家人口1879人,仅武汉返乡人口就有128人及其密切接触者118人,这给摸排和健康监测带来了艰巨的任务。但是,吴风云和田畈村“两委”干部们在村内织起了严密的防护网。首先是对村内的4个主要进出口进行设卡封闭管理,组织全村50余名党员、志愿者成立7个“疫情防控劝导队”挨家挨户宣传,并制定大管控、大监测、大包保的战时责任制,营造了良好的抗疫氛围。
穿上防护服戴上手套就是一位战士。随着管控措施的不断升级,为了更有效的促进措施落地生根,该镇指挥部研究决定要组建三支集巡查、督办、治安、执法等功能于一体的督查队,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出色、敢于吃苦奉献的吴风云被挑中成为督查队的一员。督查队的工作不仅内容繁多辛苦,还要面临在疫区“穿梭”的巨大风险,因此他们都要严格穿戴防护服、防护手套和隔离眼镜,直到傍晚才能脱下“令人沉重而又窒息”的防护。2月16日至2月23日,他所在的队伍连续8日出车16次,对吉山片9个村的疫情防控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督查,直接给该镇指挥部交办问题15条,有力推进了该镇疫情防控向良好局面发展。
疫情还未结束,吴风云的脚步也从未停止,他在坚守着他内心的那份信念,与全站干部一起,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守在一线,呵护着木港的一花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