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咸宁市高新区国税局营改增剪影
□策划/王成高 周娅琴 组稿/杨振豪 徐明冰 何金岚
熊厚锟:营改增数据挖掘的计算机行家
4月28日上午8点半,咸宁市高新区局副局长熊厚锟发完当天第7张营改增工作表格,顾不上休息,便又急忙带上3名营改增应急处置小组成员,赶赴咸通高速和通嘉高速项目部,现场解答营改增相关政策问题。
从3月28日发出第一张自制表格,到4月28日上午止,熊厚锟累计在营改增微信群里分发自制工作表格32次,分发各类表格数不胜数。作为分管营改增具体工作的主要领导,熊厚锟有着一般人不可比拟的优势,他曾在市局信息中心工作多年,多次参与过省局组织的征管软件开发工作,在计算机领域算得上是行家里手;他分管税政、法规多年,对税收业务非常熟悉。更难得的是,他是一个喜欢琢磨,喜欢思考,喜欢想办法的人。
营改增试点工作开始后,面对海量的数据提取和分析任务,他清楚地意识到,必须有一个人专门汇总整理和分析各种数据,然后将分析的结果通知前台工作人员,这样既能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又能避免重复劳动和差错率。在人员调配上,他对营改增专班人员按照6大小组进行了纵向分组;在工作安排上,他利用自己的业务专长,对所有的工作事项按照横向分类的办法进行细化,并制成19种表格,便于比对分析。
1498条户籍资料,19项分类,一张表格涉及到数据提取量就达到28462条。如此庞大的数据分析任务如果仅仅依靠手工完成,困难可想而已。怎么办?他利用电子表格的函数关系,合理地设置了相应条件和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自己设计了3个公式,让电脑自动进行条件判断和数据比对,这样一来,工作量大大下降。
由于所有的营改增数据都是动态变化的,上班时间他无法进行分析比对。因此,他只能利用晚上和双休日的时间进行分析比对,然后生成各类表格,并在第一时间分发前台工作人员,有时候他工作到凌晨,第二天一早就发送到了每个人手机上,有时候是晚上。
为了让年轻的工作人员熟练使用这些表格,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和关键节点,他除了现场演示说明外,还手把手地教,一个点一个点地讲。用他的话说,“营改增是一张联合战役,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对年轻人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将来一定会受益匪浅”。
目前,咸宁市高新区局的各项数据在全市都位列第一。用咸宁市高新区局局长孟世双的话说,“营改增不仅是一场规模空前的联合作战,也是国税系统的一次大阅兵。经历过这场硬仗,我们锻炼了人,培养了人,也发现了人”。
戴敏:化解异地纳税人燃眉之急的征管科长
5月3日下午6点,咸宁市高新区局征管科科长戴敏送走最后一拨纳税人,想坐下来喝口水,润一润有点沙哑的喉咙,这时,一个神色匆忙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科长,我是湖北天悦拍卖有限公司的,属于武汉洪山区的纳税人,在武汉办理营改增户籍交接时,国税系统监控说我是非正常注销户,数据无法录入,我们公司正急着要开发票,真是急死人了,武汉那边让我到原管理税务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纳税人还没坐定,就连珠炮似地向戴科长大倒苦水。
“您先不着急,慢慢说,看我能不能帮到您。”看着从武汉风尘仆仆赶来的纳税人,戴科长微笑着安慰面前这个心急如焚的大男人。
自从咸宁市高新区局拉响营改增之战的号角,征管科成了主战场。金税三期、营改增、纳税评估,每一项工作都不能让,征管科作为营改增信息采集环节的牵头科室,征管科三个人连轴转,白加黑,五加二,加班一场不落。作为征管科长,戴敏要随时解决信息录入Ctais系统时的疑难杂症、帮着采集员录数据、找纳税人核对信息、接受纳税人咨询并解答疑惑。她既要当指挥员、协调员,又要当教导员、分析员,还要冲锋陷阵当战斗员。
像往常一样,戴敏不想让纳税人多等一分钟,她打开CTAIS耐心查询,从海量的户籍信息中逐条逐条查看,原来天悦拍卖有限公司2010年以前是在咸宁经营,2010年底已在开发区注销,后来因业务发展,去武汉新开了公司。凭戴敏在前期营改增基础数据采集录入的经验,想到自己在营改增实战中也碰到过类似问题,只要系统监控就录入不了。武汉那边之所以无法录入,可能是征管系统监控比对出现的提示信息,回想自己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案,她的思路变得清晰起来:多试几次,如果实在系统无法通过,就另辟蹊径。
看到侯在电脑旁局促不安的纳税人,戴敏不忍心让大老远赶来的他失望,说干就干,她决定与武汉那边征管科共同协商解决。
因为快6点半了,纳税人又要急着赶火车回家,戴敏找武汉的熟人、朋友、同学,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找,终于打听到洪山区国税局征管负责人的手机号码,电话说明情况,商定让纳税人重新办理一个“三证合一”的新号码,明天再去武汉办理数据录入手续。
“耽搁你这长时间,真是不好意思,还耽误了你下班,你可帮了我大忙啊,国税局的首问制服务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到温暖啊!”
走出国税大楼的时候,夜已拉下帷幕,耳畔还回响着纳税人的话语,戴敏感到脚下的步子变得轻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