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湖北沃德生态农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洋,急匆匆地赶到湖北华丰生物公司订购小麦肥,与吴洋一起去的还有种粮大户钱胜。
“今年水稻种植,我用的是随州本地生产的肥料,比去年强多了,不仅本钱节省了10万元,稻谷还增产40万斤。”吴洋介绍说,他流转了3400多亩地,去年用的是外地产的肥料,用量都是100多吨,而产量却相差甚远。
同样种了3000多亩水稻的钱胜,今年依旧用的是外地产的肥料,秋收现场量产一对比,产量、成本与往年差不多,经吴洋活生生的事实介绍后,钱胜决定在今年秋播生产中也使用随州本地肥。
据悉,我市有化肥生产企业10家,年产化肥300余万吨,以前绝大多数外销到陕西、山西、湖南、河南等地。我市农民和生产大户基本不用家门口生产的化肥。根据随州种植面积,种一季水稻要使用15万多吨肥料,种植两季作物需要30多万吨肥料,这些肥料大多从外地购入。
随州人为何不喜欢用本地肥?我市第一个大面积使用本地肥的吴洋认为,化肥生产企业就在随州,经销商不好操控价格,就不愿销售本地肥。在华丰生物公司董事长孙世军看来,随州复合肥起步晚,外地肥料先入为主,抢占了随州市场,本地农民不相信随州人能造出好肥。就成本而言,使用外地肥与使用本地肥,1吨差价在800至1000元左右。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今年1月,华丰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合作,研发出聚合氨基酸肥。这种肥利用率由氮肥的30%提高到40%,有效期由氮肥的50天延长到90天至120天,是普通尿素的2倍,可实现大田作物一次性施肥无需追肥,对环境安全、无残留,节肥增产。
华丰公司研发出的聚合氨基酸肥肥效好,消息不胫而走,在上半年夏插夏播之际,我市有少数农民和生产大户开始试用这种肥,不试不知道,一试就让他们感受到这种肥料确实好。一传十、十传百,今年秋播期间,我市有1000多户农民看到效果,都购买使用这种肥。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化肥生产企业不断研发改进技术,提升质量,降低成本,拓宽销售渠道,使生产的肥料越来越多的进入随州本地市场,我市农民和生产大户也越来越多的接受使用家门口生产的肥料。湖北茂盛生物公司前些年在本地销售化肥年不足万吨,从今年开始在本地销售越来越火,同比增长16%;湖北源丰化工有限公司前些年在随州本地年销售肥料400多吨,今年到目前已销售520多吨,本地市场销量逐步上升;湖北洪磷化工公司前些年在本地的销售维持在年2万多吨,今年1—9月在本地的销售增幅达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