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襄阳网站>社会新闻
看看“创文”新变化
2018-01-21 10:36:41   来源:襄阳政府微博

  幸福社区党委书记陶传兵:“内外兼修”助力“创文”

  幸福社区地处襄阳火车站附近,人口密集。“创文”工作开展以来,社区在做好环境美化、完善基础设施、改造老旧小区等工作的同时,着力提升居民的文明素质,形成了争做文明市民、共建文明社区的可喜局面。

  为了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社区修建面积5072.75平方米的社区广场,提升居民的生活品位,群众自发组织的舞蹈队、太极拳队、书画协会等10余支群众队伍常年在广场开展活动。

  为方便居民锻炼身体,社区在门前的公园安装了健身器材。同时,在公园的文化长廊安装了整齐划一、高端大气的“创文”公益宣传牌,让居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学习“创文”知识,参与“创文”活动,提升自身素质。

  社区里的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较多,他们的生活需要别人帮助,于是社区成立了“创文”、助老、帮困助困、法律宣传、党员、科普、门栋关照等10支志愿者队伍,志愿者达500多名。目前,社区“创文”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社区经常组织志愿者在背街小巷和居民楼院捡拾垃圾、铲除“牛皮癣”等志愿服务活动。为了营造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社区持续举办“社区邻里节”系列活动,让居民群众走出家门,走到一起,由相识到相知,由相疏到相助,逐渐形成了“与邻为善、互助友爱、明礼诚信、和睦共处”的邻里和谐的“和”文化。

  樊城区幸福社区晨光路临时疏导点

  摊贩规范经营 马路干净通畅

  樊城区幸福社区晨光路上有一个马路市场,摊贩占道经营、环境卫生差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周边居民和社区管理人员。经过几番整治后,这里的环境如何?8月12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现场走访,只见这里绿树成荫,地面整洁,没有占道经营的现象。

  晨光路马路市场紧邻幸福社区公园,人流密集。以前,水果摊、修脚摊、肉摊、菜摊、鱼摊把长约200米、宽约5米的晨光路挤得满满当当,通行十分不畅。特别是晨光小学上学、放学高峰期,这里几乎寸步难行。

  不仅占道经营严重,环境卫生也差。当摊贩撤摊后,塑料袋、烂菜叶等随处可见。卖鱼的摊贩当街杀鱼,血水、污水流得到处都是。附近居民对此意见很大。

  为此,幸福社区征求居民的意见。居民们反映说,虽然这条路环境脏乱、拥堵,但马路市场的存在给居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应该保留一些日杂、百货等小摊。去年底,社区把这里划成临时疏导点,先把鱼摊、菜摊请进附近的市场经营,再划线规范经营,不允许占道经营,堵塞交通。在上学、放学的时段,接送孩子的车辆不允许挤在马路上。同时,社区还在晨光路上制作了一批“创文”公益宣传牌,营造文明、和谐的氛围。

  经过一段时间整治,马路变通畅了、卫生也变干净了,可仍有一些摊贩不按规矩经营。今年6月,幸福社区召集摊贩宣传动员,成立了临时自管协调小组,在社区指导下,摊贩参与管理,规范经营行为。每天,几名为人热心、有责任感的“自管队员”巡逻查看,发现占道经营、乱扔乱放的不文明现象及时纠正。摊贩张向阳说:“只要看见谁把摊位摆到路面上,我就去劝说,直到摊位重新归位。”“‘自管队员’本身经营有摊位,他们在此经营,能随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另外,他们和市场上其他摊贩较熟悉,大家对他们也信任,遇到问题也好沟通。”社区工作人员李洁说。

  摊贩用喇叭宣传吵得附近居民无法休息,于是社区禁止摊贩使用喇叭播放宣传口号和音乐,彻底解决了噪音扰民的问题。在晨光路卖牛肉的摊贩海生说:“喇叭叫卖停止后,大家都公平竞争,不用再为争抢生意而陷入无序竞争中。”

  如今,大部分商贩都能做到在划定区域规范经营,不乱设广告牌,不乱搭雨棚,文明经营,维护自治管理效果。居民刘女士说:“以前,摊贩把商品摆放到路上,道路拥挤不堪,现在规范经营后,路宽了,好走多了。”

  樊城星火路社区居民刘有常:邻里不相互帮衬哪能行

  在樊城区星火路社区十五组的宁静小巷里,人们经常会看到有这样一位热心、乐观的大叔,36年来,他默默地为社区工作、为邻里服务。8月9日下午,一听是要来采访刘有常,年过七旬的宋长勤大爷立马放下手中的象棋,打开了话匣子。“上世纪80年代,我们一起搬到这里。从那时开始,他就一直这么热心和积极,从没变过。”宋大爷说,刘有常乐于助人是远近闻名的,但最让大家钦佩的,则是2010年前后他帮大家解决了一件大事。

  据了解,宋长勤所居住的这片居民区现在仍没有正式的名称,居民们都把这儿称为星火路社区十五组,它不是一个小区,而是在樊城铁路折返段形成的一片居住地。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历史原因,17户居民在政府的安排下在这里盖起了临时居所。他们一住就是30多年。

  多年来,政府没有提供水电,居民们用着附近工厂提供的高价水电。

  2010年开始,我市陆续开展了针对老旧城区的大规模改造,十五组的住户们翘首以盼,但始终不见动静。刘有常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眼见可能要错过这次改善大家居住条件的好机会,刘有常主动来到社区居委会,请来居委会干部和大伙一同商量。几个月下来,在社区的配合下,刘有常代表十五组的全体居民,跑遍了襄阳市的各个主管部门,终于争取到了道路改造的专项资金。

  2010年当年,横在居民楼中间的旧铁道被拆掉,换成了平坦的水泥路面,“这条小巷整修完毕当天,大家都走出家门,激动地在路上反反复复走了多少趟。”回忆起当时,宋长勤仍兴奋不已。

  但刘有常并没就此停下来,2011年,在他的协调联系下,供电部门的8万元专项电改资金到位,居民们每户出了700元钱,用上了实惠而稳定的“国家电”。2012年,刘有常又从中协调,让水务部门将水管通到这里,结束了住户们吃高价水的时代。

  为了使小区内有良好的治安环境,刘有常长期进行义务巡逻。在巡逻过程中,他认真负责,发现可疑情况,立即通知社区民警。而替邻居锁门、领着居民清扫楼道、义务帮助子女不在身边的生病老人等,则是刘有常生活中常有的事。

  有人问刘有常:“你为社区、邻居做了那么多事,图个啥?”刘有常说:“人生在世不能不懂得感恩,大家在一起生活了30多年,不相互帮衬哪能行,趁着能干事,多做一点,才叫不吃亏。”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