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阳男子阿明(化名)发现好友手机在某交易平台小额转账无需密码,他借用好友手机先后分192次,以每次转款200元以内的数额,偷转朋友3万多元至自己账户消费。
9月20日,记者从当阳市人民法院获悉,法院以盗窃罪判处阿明有期徒刑1年10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8000元。
借朋友手机打电话意外发现“生财之道”
22岁的阿明家住当阳,无固定工作,平日里爱摆弄手机。小章(化名)与阿明是昔日同学,平日也经常在一起玩。
今年4月的一天,小章和阿明相约前往一农家乐游玩。小章兴致不错,准备在厨房自己动手炒菜,让好友尝尝自己的手艺。阿明和其他朋友则在餐桌前把玩手机。因为近一个月没有充值,阿明收到了手机余额不足的短信。他来到厨房,希望借小章的手机打电话,小章随手将电话递给了阿明。
阿明拨打完电话,意外发现小章的手机上装有第三方交易平台APP。他尝试着点开APP,在服务栏中,一个“转账”键让他眼睛一亮,小章的平台账户居然与银行卡账户绑定。
在网络购物和转账时,账户所有人一般都会设置密码。阿明尝试利用该APP将小章账户上的100元钱款转入自己的账户,发现根本不需要密码,且没有短信提示。转款成功后,他将APP内的转款记录删除,接着若无其事的将手机还给了小章。
第一次转款后,阿明暗地里观察小章的反应。经常网络购物消费的小章,在那段时间却没有使用APP,对自己钱款异常毫不知情。阿明同时了解到,该APP在200元以内可以设置免密码服务,正因如此,自己偷用小章的手机转账无需密码。
在接下来的数十天内,阿明先后以手机没电、手机欠费、信号不好等理由,借小章手机使用,不断以100元、200元的额度向自己的账户转款。他发现,小章的账户一直有钱能用于转款。
手机成朋友“提款机”机主网购发现端倪
今年5月中旬,小章在家中准备网络购物,当他准备下单时,却被系统提醒账户余额不足。
小章事后向警方介绍,其第三方交易平台账户与银行卡账户绑定,也就是说,只要银行卡上有钱,网络购物就不存在缺钱的情况。在此次网购前,他并没有其他消费,银行卡上应该有数万元存款。
发现余额不足后,小章及家人察觉到异常,赶紧通过银行和APP客服调看近一个月的账户明细。他们吃惊地发现,在一个月内,该账户先后192次向一个陌生账户转款,每次转款都是100元、200元不等,累计被转出36800元。手机并未中病毒,自己也未对账户操作,钱款缘何不翼而飞?当天下午,小章和家人向警方报警。
民警经调查确认,这3万多元全部转入了阿明的账户,阿明又将这些钱款从账户上取出或转走。阿明很快被警方依法逮捕。
被抓获后,阿明立刻交代了自己作案过程。他向警方交代,第一次转款成功后,胆子越来越大。最多一次,曾一天分七八次偷转出1000多元。由于偷转款次数太多,他自己都不清楚究竟转了多少金额。
每次转款成功后,阿明便将这些款项用于自己买衣服、玩游戏、偿还账务,甚至赶人情。他交代,4月下旬,因为朋友结婚,而自己手头紧张,就趁机偷用小章手机转出1000多元。之后,通过网络APP,将这笔钱转到自己的银行卡内提现,用于赶人情。
沉迷非法博彩成诱因切记手机账户安全
记者了解到,阿明被警方抓获后,其家人主动找到小章,并积极偿还了钱款,同时得到了对方谅解。
当阳市人民法院在对此案审理时认为,阿明的犯罪过程虽然以网络为媒介,其行为依旧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占了小章的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阿明此次系初犯,在被警方抓获后,不仅对自己的行为如实供述,而且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具有坦白情节,可对其从轻处罚并适用缓刑。法院最终以盗窃罪判处阿明有期徒刑1年10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8000元。
阿明和小章在事发前友情颇深,小章曾对其照顾有加。两人之前也没有任何债务瓜葛,阿明曾向小章借钱,也都主动进行了偿还。是什么原因让阿明对朋友的钱财起了贼心呢?
阿明交代,事发前,他与家人发生矛盾,无心向家人索要日常开销,而自己又迷上了非法网络博彩游戏欠下不少债务,一直苦于无处“捞钱”。他偷转来的钱款,大部分用于该非法博彩游戏。
法院工作人员表示,手机APP绑定银行卡,不仅支付快捷,而且应用范围广。本案中,小章的账户不仅是小额无密码服务,而且其银行账户也未开通短信服务。因此,在网络账户、银行账户异常时,受害人都不能第一时间有所察觉。市民在使用钱款账户时,一定要多留一个心眼,尽量做到安全保密。个人手机也不要轻易外借,避免相关信息外泄和账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