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7岁的朱守凤,是枝江百里洲镇冯口中学的一名普通退休老师。2004年,她从从事了35年的教师岗位退休后,并没闲下来。2015年8月,她捐出自己多年积攒的12万元退休工资,在老家修路填坑。当年年底,一条650米长的水泥公路,一座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的戏台,都在她的努力下完成。昨日,面对记者采访,她谦称这些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而是靠大家共同的努力。
一次意外触发
为家乡修路的想法
朱守凤的家乡百里洲镇双兴村是百里洲镇最南边的一个村庄,双兴一组有一条泥泞的村组小路,路边住着四五十户村民,其中也包括朱守凤年迈的老母亲。因为平常跟随子女在宜昌城区居住,只有探望老母亲的时候才回老家看看。
每次回老家,只要恰逢下雨,这条凹凸不平村组小路必定泥泞不堪。过往的村民很是头疼,只有穿长筒套靴才敢走,遇到有摩托车经过,还得老早躲在一边,不然准会溅得满身泥点子。这条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不仅道路狭窄,而且陡峭,对向来的车辆常常因视线不好会车困难,农用车通过时因马力不足发生倒退,发生小磕小碰是常有的事情。
这些,朱守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2014年清明节回乡,她和家人一起坐亲戚的农用车去踏青,经过这条路况不好的村组小路时,车辆突然发生侧翻,全车人不同程度的受了皮外伤。当时朱守凤受伤最严重,造成胸椎骨折,在医院呆了好几个月。
“这条路实在太危险了,村民出行极为不便,真不想看到悲剧继续重演。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萌生要重修这条小路的想法。” 朱守凤回忆说。
义务为村民修路
捐出10多万退休工资
2015年上半年,朱守凤找到双兴村书记夏守金,表示愿意出资帮助村里修建一条道路。经过几个月的沟通接洽,2015年8月,朱守凤拿出自己的退休金98000元,再加上政府补贴了一部分资金,双兴一组朱家大路的铺路工程正式动工。这也是双兴村修的第一条村组公路。
作为一名普通的退休老师,朱守凤的工资其实并不高,每月就2000多块钱。但她平时省吃俭用,硬是从牙缝里积攒下这近10万块钱,为村里修了一条长达650米的水泥公路。
其实,朱守凤不仅修了路,还为村里“填了坑”。以前,双兴村有一个400平米的水坑,为村里的集体公共用地,但水坑常年积下的死水,加上附近村民的一些生活垃圾,一到大热天便臭气熏天,水坑没有变为双兴村的美丽风景点,倒成了村民“敬而远之”的脏水塘了。
朱守凤知道情况后,主动找村两委商量。“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也需要一些精神活动场所,让乡亲们农闲饭后有个去处,跳个广场舞,带着小孩玩,邻居们谈笑聊天也好啊。”征得村里同意后,朱守凤还是自掏腰包2万余元,请人把400平米的水塘给填满沙土,然后根据村里的规划,把那一块地硬化后,植树种花。脏水坑一下子脱胎换骨,成了一个小广场。后来村里又在小广场设置了乒乓球桌、石凳子供村民娱乐休憩。
昔日泥泞变通途
村民“吃水不忘挖井人”
如今,走在干净整洁的马路上,不用再担心雨天道路泥泞、出行困难了,事故的发生率也减少了许多。孩子们在新修的公路上奔跑追逐,一片欢声笑语。曾经的脏水坑如今也成了双兴村人气最旺的场所。
同时,朱守凤无私捐钱修路的事情为双兴村群众津津乐道,上自老人,下至小孩都知道这事。现如今,乡亲们在这里聊着收成的同时,还展望着村子的未来,更不会忘了村里有这样一个好人,一位助人为乐的好老师。
“如今看到村子里欣欣向荣的景象我很欣慰,这是我希望看到的场景。”朱守凤坦言,她有两个孝顺的子女,都很支持她为村民修路,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朱守凤的女儿是三峡大学的一名教师,她告诉记者:“作为女儿,我尊重老人的意愿,母亲修路造福后人这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善事好事,作为子女更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