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年前,他是身形挺拔、一表人才的机械工;如今,他变成身高不足1.4米、身材枯瘦的“小矮人”,唯一不变的,是一如既往陪在他身边的妻子。在妻子郭宝莲无微不至的照顾下,45岁的夏艳辉迈入身患尿毒症后的第20个冬天。
天降横祸结婚前夕未婚夫患上尿毒症
郭宝莲是麻城人,夏艳辉是英山人,两人从同学发展为恋人。
1996年,刚到无锡白药山建材机械厂工作不久的夏艳辉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听到尿毒症这三个字,两人当时就懵了,“这么健康的人怎么会患重病?”这是郭宝莲不愿意相信的事实。随后,夏艳辉的肾功能开始衰竭,必须要靠透析治疗。
那时,年轻的夏艳辉和郭宝莲正在谈婚论嫁,即使未婚夫身患尿毒症,也挡不住郭宝莲要嫁给夏艳辉的决心。两人简单地办了婚礼,此后,郭宝莲开始全心全意照顾丈夫。
夏艳辉一个星期要做3次透析。一开始,他还能生活自理,可随着时间推移,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夏艳辉从工厂病退后,他的母亲又卧病在床,照料丈夫的重担全落在郭宝莲一人的肩上,她还要外出赚钱,靠工资支撑丈夫透析,延续生命。
结婚之后,两人全靠租房生活,只能租最便宜的房子。郭宝莲说:“我的要求很简单,有一张床、一张桌子,能做饭就可以了,太贵了租不起,必须把钱留给丈夫治病。每一次租房,房东得知丈夫重病的情况后,都不肯长期租给我们,两三个月就得搬一次家。有一次,被房东赶出来后,在大街上无家可归,”说到这里,郭宝莲擦了擦眼泪,“好在这么多年都这样过来了,习惯了。”
两地奔波两个医院来回赊账做透析
1998年,夏艳辉在市中心医院透析,那个时候,医院只有两台透析机,透析了几次,没钱继续治疗,只能向医院赊账,赊到自己都不好意思,郭宝莲又带着丈夫去鄂钢医院,没钱继续治疗,又求医院赊账,就这样在两个医院来回透析,只为能维持丈夫的生命。
丈夫病情稳定一些,郭宝莲先后去了深圳、江苏打工。“家里只有我一个人能赚钱,我必须要赚钱救他,只要他活一天,我就守在他身边一天。”从夏艳辉生病后,赚钱养家的担子就落在郭宝莲身上。
2003年,郭宝莲在中商百货找了一份工作,丈夫病情不稳定,她断断续续地做短工。“丈夫一个星期透析3次,每天吃药,一个月的费用在1万元。”郭宝莲说,二十年的时间太不容易了,虽然能力有限,但她要乐观积极面对生活,希望丈夫能活下去。
同事梅春芳说:“跟郭宝莲一起工作这些年,都不知道她家里的事情,每天路过她的展柜,总是看见她笑眯眯地工作。她工作很出色,从来不见她跟别人诉苦,也不愿意麻烦别人,要不是别人把众筹的消息传到朋友圈,我都不知道她家里的事情,看了她的事情,我由衷地敬佩她。”
为了给丈夫治病,郭宝莲省吃俭用,从来不买新衣服,都是穿别人给的旧衣服。为节省车费,她每天上下班步行一个多小时。
不离不弃贤妻照顾患病丈夫20年
变了他的外貌。从1996年患病开始,郭宝莲渐渐发现,丈夫越来越矮了。患病前,夏艳辉身高1.72米,身形挺拔,可慢慢地夏艳辉已“缩水”成1.4米的小矮人,体重不足40公斤,无法独立行走。
即使这样,郭宝莲没有嫌弃丈夫,反而更加心疼他。每天早上5点,她起床帮助丈夫洗漱,做饭给他吃;6点,她带着丈夫去市中心医院排队挂号准备透析;8点,她又赶回商场上班;4个小时后,她又赶到医院将丈夫送到家中,做好饭赶回去上班。自从丈夫患病后,租房—透析—报药费—打短工—住院,成了郭宝莲生活的常态。
2014年,夏艳辉病情急剧发展,透析后肺部多次感染,治疗费用也急剧增加,加上无钱购自费药,出现并发症,生活难以自理。看着一起治疗的病友一个个相继离去,夏艳辉心里十分痛苦,心情烦躁,但他看着妻子为了他,付出了一切,他又在心里告诉自己,为了她,要好好活下去。
2015年下半年,夏艳辉和郭宝莲住进了廉租房,亲戚朋友给他们凑齐了家具,“我们终于有一个自己的家啦!”郭宝莲说道。
二十年来,丈夫各项治疗费用累计达200多万元,自费部分有70余万。亲戚朋友同学纷纷伸出缓手:有主动筹钱的,有帮忙解决住房问题的。黄冈中商百货也把她列为特困职工,每年给予一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
郭宝莲记了一本账,上面全是帮助过他们的人,心中的苦从不向人说,别人的帮助却时时记在本子上,感恩在心里。“再苦再难我都要坚持下去”,郭宝莲坚定地说道。(记者 孙婷 通讯员 梅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