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姜凤春改嫁后一直带着婆婆夏桂芳(前右)
在黄冈市英山县孔家坊镇郑冲村,夏桂芳、姜凤春婆媳两人,用最寻常的语言,道出了一对“缘分婆媳”十多年来不离不弃的感人故事:“婆婆对我如同亲生母亲。”“我儿子没了,也没有女儿,她就是我的女儿。”
发誓绝不抛下婆婆
“你们找凤春啊?她可是个远近闻名的好媳妇。”近日,楚天都市报记者一到郑冲村,妇联主任陈凤娇开口就夸道。她热情地把记者引到了姜凤春的家里。
婆婆夏桂芳正在门口晒黄豆,媳妇姜凤春下地干活去了。
今年79岁的夏桂芳婆婆耳不聋,眼不花,听到妇联主任介绍记者的来意后,她立马让人去喊媳妇回来,自己也搬了张凳子,主动介绍起情况来。“那时候苦啊,多亏了凤春!”说起过去,夏婆婆眼里泛起了泪花。她只有一个儿子,1985年儿子娶了姜凤春进门,姜凤春生了两个女儿,一家人生活十分和睦。
1992年,夏婆婆的老伴去世;1999年夏天,儿子出门的时候突然遭遇车祸去世。家中就只抛下了病弱的她、儿媳妇凤春和两个年幼的孙女。当时她们住在黄林冲村的大山上,山高600米,家中六七亩地,离家都有几里路远,种田和照顾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到姜凤春身上。
大家都在想,姜凤春肯定要离开这个“苦窝子”了,没想到凤春的举动让人刮目相看。“凤春不简单。我们没想到,就在她的前夫灵位前,她当着所有亲戚的面发了誓:以后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带着婆婆!”这句话,姜凤春的亲戚们记了十几年。
一人撑起一个家
话好说,可事难做。姜凤春怎么做,大家都看在眼里。
回忆起两人相依为命的岁月,夏婆婆眼睛湿润了:“那时候凤春过得苦啊!”她说,儿媳妇每天走几里山路去地里干活,干完活回来还要照顾她。“那些年我身体差,心脏病经常发作,几天犯一次,犯了病半晚上她也下山摸黑去给我找医生。”
说起这些,刚从地里干活回来的姜凤春记忆也很深刻。刚开始婆婆发病的样子把她吓到了,牙关紧闭,人事不省,一开始她总是慌慌张张下山去找医生,后来次数多了,就先买点药在家应急。最常见的药就是葡萄糖,每当婆婆犯病,她就先让女儿帮忙把奶奶的嘴巴掰开,把糖液倒进去,“先护住心,再请医生来治”。
一年到底请了多少次医生,姜凤春也记不清了。
婆婆说媳妇救了自己的命,媳妇也说婆婆对自己无微不至。
还是住在山上的时候,有一年姜凤春得了阑尾炎,疼得在地上打滚。可家里穷,拿不出几千块的手术费。婆婆一筹莫展,去给她找了乡村医生,开了中药,她躺在床上不能下床,婆婆就天天给她熬药做饭,照顾了一个月,她终于好转了。
带着婆婆改嫁
艰难的日子过了几年,远近人都知道黄林冲有个好媳妇。一些人想到了给姜凤春介绍个对象。
2002年,真有人给姜凤春介绍了郑冲村的郑卫三。媒人上门说亲去,姜凤春只提了一个要求:要带着婆婆和两个孩子。
婆婆也说:“我早就把凤春当成我的闺女,她到哪里,我就去哪里。”
忠厚实诚的郑卫三答应了姜凤春的要求。2002年冬季,姜凤春带着65岁的婆婆和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嫁进了郑家。
结婚后,郑卫三盖了新楼房,夏婆婆和夫妻两人同住一栋楼。郑卫三的父母,则和小儿子一家住在一起。随后两年,姜凤春又生了一儿一女。这两个年幼的孩子,虽然和夏婆婆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夏婆婆视若珍宝。“她可疼两个小孩子了。”姜凤春说,两个孩子从断奶后,就一直跟着夏婆婆睡。孩子的吃穿,包括现在上下学的接送,都是夏婆婆在操持。
说到孩子,夏婆婆笑得合不拢嘴:“两个孩子对我可有孝心了,特别是小孙子,只要他娘给他拿点好吃的,他就往我嘴里塞。”
“复杂家庭”和睦生活
村里乡亲说,这一家人虽然组成有点复杂,但是一家人相处非常和睦,从没有听他们争吵过。“婆婆脾气特别好,从来不发火。”姜凤春认为婆婆特别包容自己,两人共同生活几十年了,她在心里早已把婆婆当成了亲妈。
姜凤春现任婆婆两年前中风,每天要坐轮椅,生活不能自理,目前由三兄弟家庭轮流照顾。有时姜凤春在外面忙了,夏桂芳就主动担起照顾生病婆婆的重任,推进推出,打饭、喂水、端尿盆,一点也不厌烦。“怎么能待他们不好呢?将心比心,侄子对我也好啊!”夏婆婆管姜凤春现任丈夫叫“侄子”。她说:“前几年我75岁时,侄子非要给我摆生日宴,我没让。”
今年正月初二晚上,夏婆婆又犯了一次心脏病,这次比较严重,半夜里昏迷了两个小时。郑卫三连夜请来医生,夫妻俩悉心照顾,终于帮助她度过了“鬼门关”。“自从和妻子成家,就接受了这段特别的缘分,同时也接纳了她的婆婆和两个孩子。”郑卫三说,既然命运把他们一家人拴在了一起,他是一家之主,就应该主动担起家庭的担子,让家人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