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专题
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研讨会(2025)在湖北红安举行
2025-10-20 16:49:26   来源:今日湖北

10月19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联合红安县八里湾镇人民政府,在红安县八里湾镇张培刚故居共同举办“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研讨会(2025)暨《技术进步与中国乡村现代化新路径:2024—2025》新书发布仪式。

  参加此次活动的嘉宾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湛毅青,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范从来,辽宁大学李安民经济研究院院长、重庆大学特聘教授、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姚树洁,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吴玉章讲席教授刘晓光,《学术月刊》编审沈敏,《当代财经》执行主编王展祥,编辑部主任王俊杰,《支点》杂志社总编辑李剑军,方正多策投资合伙人、经济学院北京校友会会长卢旸,武汉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基金会荣誉副理事长邓华和,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钟林,红安革命纪念地管理中心主任刘晓军,红安县政府副县长刘琪林,八里湾镇党委书记吴超等红安县地方领导,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师生代表等。本次活动由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刘雅然主持。

  新书发布仪式前,全体人员来到张培刚先生故居前,举行了缅怀仪式。

  在新书发布仪式上,湛毅青指出,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重要战略目标。我校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研究,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办学使命,推动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张建华教授团队积极发扬、继承张培刚先生“深入实际、注重调研”的学术传统,组织开展“百村千户”实地调研,产出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期待未来经济学院将继续秉持经世致用理念,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为推动中国乡村现代化贡献智慧。

  钟林指出,红安是一片浸润着红色基因、孕育着经世济民精神的沃土,张培刚先生早年提出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至今仍为探索县域现代化路径提供重要启示。他表示,红安与华中科技大学渊源深厚,校地合作成果丰硕。他提出,要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深化张培刚思想的当代表达与实践转化,持续推进校地协同创新,共同推动红安从“基因红”到“发展红”的跨越,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谱上校地合作新篇章。

  张建华表示,本次研讨会与系列丛书出版旨在继承和发扬张培刚先生“经世济民”的学术精神,推动理论研究与乡村振兴实践相结合。他介绍,学院自2021年起已组织开展四轮大规模乡村振兴调研,本次发布的新书凝结了2024至2025年调研成果,聚焦“技术进步与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探讨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如何以技术赋能产业振兴。他表示,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研究与实践,推动张培刚理论在红安落地生根,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随后,湛毅青、钟林、张燕生、张建华共同为《技术进步与中国乡村现代化新路径:2024—2025》揭幕。

  活动第二个环节是“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研讨会。刘琪林介绍了红安县乡村振兴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重点阐述了红安作为“第一将军县”的红色底蕴和“红安精神”。他期待各位专家学者能为红安乡村振兴把脉问诊,共同推动红安在新时代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在自由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书发行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义、红安县域经济发展、国内国际相关经验借鉴、湖北加快战略支点建设以及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难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讨论气氛热烈,专家学者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与思考,为推动红安乃至中部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启示。

  据悉,《技术进步与中国乡村现代化新路径:2024—2025》基于张建华教授团队开展的“百村千户”2024年第三轮实地调研资料形成,全书涵盖了2024年暑期与2025年寒假两个阶段的实地调研工作。在充分借鉴前两轮调研经验的基础上,本轮调研着重强化了对技术进步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的探索与分析。这一调整源于对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深刻把握。研究团队聚焦技术进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乡村实践,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系统总结科技创新推动乡村现代化发展的实践经验,书中的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产业振兴战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助力乡村经济全面发展,推动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目标。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