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湖北网讯(记者 李端 通讯员 章晟)11月7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0楼血液科采集室病床上,这位80后老板,双臂静脉插着带细皮管的针头,皮管连牢仪器,血液从左臂抽出来,右臂还回去,转动的仪器里会留下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
捐骨髓听起来很恐怖,很多配对成功的捐助者,一听害怕了,放弃捐献。其实"捐献骨髓"就是捐献造血干细胞。
这些干细胞通常在人体的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两端的红骨髓中,极少数会到血液中"旅行"。十多年前,只能通过抽取骨髓这种方法获得造血干细胞,习惯叫"骨髓移植",捐献的人,也叫捐骨髓。
大约2002年以后,医学研发出一种药物,通常叫"动员剂"(刘辉在采集造血干细胞前四天,每天早晚注射两针动员剂),它会把原先要在脊椎骨里抽取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来,直接从静脉血中提取。
那台采干细胞的仪器,需要压力强、流量足的血,所以,刘辉左手一直握着一只小篮球(实心弹力球),不停地捏扁、松开,再捏扁。
他的嘴唇有些干,陪护人员拿出润唇膏,帮他涂了涂,骨髓库工作人员也赶紧往口杯里放了一个弯吸管,让他喝点水。
但刘辉精神很放松,笑声爽朗,笑起来能露出雪白的牙齿。他说吊盐水不也是这样嘛,嘴巴会干想喝水,血液运动都是一样的,晓得科学道理就不会怕了。
11年前把血液样本登记到中华骨髓库
11年来他一直没敢换手机号
刘辉是2005年献血时,顺带把自己的血液样本登记到中华骨髓库的。
那一年,还在NBA打球的姚明,也把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信息留在了中华骨髓库中。
刘辉说,他那时22岁,刚踏入社会,在襄阳一家建筑造价公司工作,觉得工作生活很辛苦,但也很美好,做什么事也都认真仔细,不怕苦和累。
"搬了新家,家里和公司的固定电话都变过了,但登记在骨髓库的手机号,一直没变,倒不是老想着自己那个入库样本,就是每次看到关于白血病的新闻,就坚持把号码留着,万一有人打电话,样本有用了呢?"刘辉一边捏着弹力球,一边说。
他捐献的干细胞能救活一位30岁的天津患者
2010年12月底,他成立一个新公司,自己当起了老板。手下有十几个员工,有的比自己大几岁,有的很年轻。
2016年4月他接到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电话,说天津有一个30岁的患者急需干细胞,经过逐一比对,入库样本中,他的干细胞最适合。
对方也说了,遵循自愿原则,要是愿意,还要进行配对,达到最高配,才可以捐献。
其实对方工作人员还有一个担忧,就是11年过去了,又是做建筑相关行业的,钱可能是赚了一些,但工作强度和压力都很大,刘辉的身体条件是不是适合捐献,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只有30岁啊,11年前自己也是这个年龄,大好时光才刚刚开始。刘辉听说了那个患者的情况很感慨,没有来得及征求家人的意见,就先答应下来了。
"大事情,我们一家人都是站在一起的。"
9月体检,又经过抽血提取配对几次。"很幸运,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质量还是和11年前一样好,最后配对也是成功的。"刘辉说,最后定下来,11月3日开始,进入捐献环节,他是湖北第286个、全国第6058个捐献者。
这样的老板说出去多少厉害
之前,他都是悄悄做完体检、抽血配对,再给家人解释,签订捐赠协议。
11月2日,刘辉连加四个夜班后,向员工请假,说要到武汉住一段时间。
刘辉说,公司刚起步,怕员工误会自己出去度假了,这才跟他们说了实话,说是去武汉住院,捐骨髓。
"其实,大家出去都喜欢谈一谈自己的老板,有钱的老板,有本事的老板,对员工好的老板,对员工凶的老板,各种各样的,我们刘老板这样的,太不一样了,说出去多少厉害,救人一命哎!"
没想到对员工的影响那么大
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
血液科病床上,干细胞还在采集过程中,刘辉的手机响了,陪护人员把电话靠到他耳朵上,他接起来:这么快就装订好了?太好了,送过去,还有,发票在中间抽屉里,抬头上写……
打完电话,他笑着说,他在公司时,员工每天都有十几个问题要问,换算成电话,至少也得七八个,住院这四五天,每天只有两三个电话,简单明了,就把工作处理好了,而且做一份材料,效率非常高,问了客户,也说满意的。
"没想到这件事对员工有那么正面的影响,我做这件事,纯属个人行为,要耽搁一个月时间,当时考虑,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事务,没想到,这个影响是好的。"
这个80后老板越说越开心。他在病床上总结,一个正能量的老板,员工都看得到,也学得到,即便做与工作不相关的事,也会促进他们善待工作。
11月7日12:30,3小时的采集时间到了。刘辉摊开手,把弹力球轻轻放床边,病床摇起,他说说笑笑,靠了一会,然后穿上皮鞋,准备陪家人和朋友到江汉路吃饭。
救命干细胞当天顺利送到天津
希望患者平安健康
同时,10克造血干细胞也下线了。正好天津那边来电话问:"患者已进舱,这边怎么样了?"
武汉工作人员说:"放心,好了,正装箱运送。"然后就听到,天津那边的电话里传来一连串的"太好了""感谢"……
刘辉的造血干细胞,被包入一块新毛巾,上下夹了两层冰袋,赶下午3点武汉到天津的飞机。刘辉看了看那个箱子,不放心地叮嘱一句,千万小心一点啊!
边上一位医务人员点了点头,说这是有道理的。
刘辉笑着说,要是真的相似,也不希望他赚多少钱啊,当老板啊什么的,就希望他身体健康,能像自己30岁时一样,有一份可以自食其力的工作,平平安安的就可以了。
尽管武汉阴雨,北方雾霾,但这架飞机正点起飞,顺利把救命干细胞送到天津那家医院里患者的无菌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