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恩施网站>恩施幻灯片
“迁”出小康——巴东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略
2018-01-21 10:54:57   来源:长江巴东网   分享:
0

1.jpg

  “真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啊,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12月16日,巴东县沿渡河镇茄子坪村村民吴军卫乐得和孩子一样,在75平米新房里忙装修、搬家具、打炉灶,正式告别山坡上住了40年的土木老屋。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巴东立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军令状。“五个一批”政策如一场及时雨,为全县118个重点贫困村、17万余贫困人口播下福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圆了10745户34247人的安居梦,“迁”出小康新生活。

  搬得安心、住得放心、过得舒心,“三心”暖了民心。小康新生活如何在“迁”字上起跑?巴东县积极探索创新“精准扶贫+”的模式,贫困户的生活方式改变和思想观念变革正在安置点发酵和发生。

  选好窝筑好巢大迁徙不改“乡土味”

  住进小洋房、车到家门口、用上自来水……对于贫困户周立桃来说,这一幕幕连做梦都不敢想的“奢华”,在11月30日,竟奇迹般变成了现实,手里拿着新房钥匙,周立桃笑弯了腰。就在这天,信陵镇50户易迁户喜拈新房,搬进了荷花集中安置点。

  2016年,完成搬迁3269户、11039人,这是一次与贫困诀别的山区大迁徙,也是一场脱贫攻坚的硬仗。搬出了贫困,还要“迁”出小康,巴东紧扣就业和增收核心,采取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形式,怎么选?老百姓自己说了算,自己不出一分钱,领了钥匙即可入住新房。

  离了故土,不离乡土味,还添了新滋味。“房子好看,设计实用,还有平台和小院,对于我们4口之家来说太满意哒!”贫困户胡秀恺对新房伸出了大拇指,新房青瓦白墙、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布、绿化树成排成行、免费Wifi全覆盖,回忆起有着50年历史的老土屋,他戏称这是“白日梦”成了真。

  决战60天!9月28日,巴东瞄定“年底搬迁户全部搬迁入住”的时间节点,建立“易迁”竞赛微信群,县长当“群主”,一场安置点建设和时间的拉锯战开战。采取“白+黑”“5+2”“雨+晴”工作机制,金果坪倒排工期、绿葱坡推行“包保机制”、沿渡河拉练检查……选好了窝,筑好了巢。

  “我主要是监督一下,把质量搞好,我们住进去了也才安心。”施工单位赶进度,清太坪镇竹园坪村易迁户舒敬文则现场当起了“监工”。他说,政府出资修屋,贫困户拎包入住,每个易迁户都要加入到这个民生工程建设中来。

  11月17日,巴东易地扶贫搬迁首战告捷,沿渡河镇茄子坪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竣工,溪丘湾、信陵镇、大支坪等11个乡镇也陆续接过交钥匙“接力棒”。目前,在集中和分散安置两种形式下,搬迁安置和进城进镇购房者已有3775户,比省定“满分目标”还超了506户,向全县贫困人口递交了一份易迁“巴东答卷”。

  “不拘一格”建家让住者有其居

  “这哪像咱们住的房子,跟宾馆一样嘛!”12月12日,官渡口镇78岁五保户老人薛国汴高兴得手舞足蹈,从此,他告别了“偏水儿屋”,在蔡家老年公寓安“家”。类似于“四合院”的老年公寓,宿舍、餐厅和烤火房一应俱全,房间里配置了彩电、沙发、洗澡间、厨房,笑容在老人脸上开了花。

  山沟沟建起了老年公寓,是否“小题大做”,抑或不洋不土的。在官渡口有这样一组对比数据: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841户,其中五保户就有318户。这些孤寡病残的老人们怎么搬?搬迁了又如何生活?

  经广泛调研和积极探索,官渡口镇在全州率先启动农村公租房安置点建设,房子全部由政府投资修建,供生活无着落的五保户和没有能力建房的低保户入住,这些房子因此又被称为“老年公寓”。目前,红花岭村安置点也复制了“蔡家模式”,可安置临近村205户326名低保户和五保户。

  真扶贫,扶真贫,弱势群体是贫困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扶贫济弱也让扶贫有了意义和价值。官渡口镇延伸拓展集中安置模式,创造性提出“老年公寓”人本理念,彻底解决了老年人口中五保户的赡养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取得了扶贫主战场的相对胜利。

  “要认真总结红花岭村安置点模式,在全县适度推广。”12月3日至4日,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周静来到巴东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对官渡口镇“老年公寓”集中安置模式作了精彩点评,并要求深入挖掘、提炼和推广这一模式。

  不拘一格建新家,老百姓满意为最大。绿葱坡北界村把安置点建成旅馆式新居、溪丘湾后坪村安置点建成村镇一条街……“一村一景、一村一特、一村一品,打造每个安置点的新景观。”目前,全县114个集中安置点探索新模式、新方式,让安置点张扬十足“个性”。

  输血+造血拔穷根“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

  搬穷窝、出山沟,住房条件好了还不够,易迁户腰包鼓起来、脑子动起来,小康新生活才会“跑”起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巴东借助“输血+造血”祛穷根的诊治手段,打出“立体生态农业+农家乐+创业园”组合拳,把“扶贫车间”搬到了易迁户家门口。

  “咩、咩、咩……”12月20日一大早,信陵镇大面山村贫困户周龙江喂食完400多只土鸡,赶着70多只山羊上山,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销售根本不愁,这里农家乐需要多少,他们就来我这买多少。”“巫峡云巅”火了大面山,农家乐迅速成了气候,村民自种蔬菜、自养山羊、土鸡上了餐桌,贫困户轻松吃上了“旅游饭”。

  一排排整齐的花园式别墅,一条条蜿蜒的柏油小道,一片片缤纷的五色花海,和高山、深谷、森林和溪流相映成趣,这是绿葱坡镇北界集中安置点的精彩掠影。

  据村支书记王祖华介绍,该村正着力打造“高山运动休闲度假区”,建设一批A级农家乐、农家旅馆、星级宾馆、生态农业园和观光农业体验园,“旅游+扶贫”模式构建了沟谷经济骨架,到时宾馆、酒厂、养殖场、果园、花园点缀安置点,至少为80户贫困户提供了“饭碗”。

  信陵镇荷花村打造“荷花”旅游带、溪丘湾后坪村打造寨子包农家乐一条街、东瀼口镇牛洞坪村打造乡村旅游试点……114个安置点分别打造一个主导特色产业、每一户制定一个脱贫方案,个性化定制让脱贫“一针见血”,果断拔穷根、摘“穷帽”。

  出了家门,进了厂门,身份由农民变成“工人”,扶贫才扶到了“根”上。目前,官渡口镇探索出“安置点+扶贫创业园”模式,在红花岭村建立京援创业扶贫园,已与宗宣家私、车衣厂等九家企业签订入园意向性协议,可吸纳300多贫困户就业。“改变了靠天吃饭的日子,下得了田,上得了车间,这才是新时代的新型农民。”该镇党委书记熊学红说。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