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有关遗弃与坚守的故事。出生2个月被弃街头,是他们不顾世俗的眼光,给弃婴一个家。
这是一个超越血缘与亲情的故事。30年不离不弃,是他们用爱和包容,为脑瘫女撑起一片天。
8月31日,在毛嘴镇一建材厂,毛嘴镇水管所63岁退休干部徐延斌向记者讲述了一段尘封30年的感人故事。
“就当给儿子找个妹妹”
1986年8月,时任毛嘴镇杨月乡乡长的徐延斌从党校进修回家,刚踏进家门,就被妻子李国英拉着去看一个弃婴。
事情还得从一个星期前说起。当天,一老婆婆在毛嘴镇珠玑街卖茶,一怀抱小孩的中年妇女凑上前,声称要“上厕所”,让婆婆帮忙抱抱孩子。婆婆左等右等,也没见人影。在女婴的衣服里,夹着一张纸条,大致写着因家里超生,无力抚养孩子,希望好心人能帮她收养孩子,落款是女婴的生辰八字。
写纸条的人,文化水平不高,满纸错别字,歪歪扭扭的字成了女婴身份的唯一证明。
可问题是,婆婆也无力抚养这个孩子。
消息传到李国英的耳朵里。“怪可怜的,才2个多月就被姆妈丢了。”这位善良的母亲想收养这个孩子,又怕丈夫不同意,于是,拉着他去看看。
眼前的女婴满身疥疮,嘴里起泡。李国英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徐延斌的心也咯噔一下,不是滋味。“如果没人认养,这孩子很难保住。”夫妻俩决定收养女婴。
“只要你们抱回来,我就帮你们带!”徐母的深明大义让他们既意外又感动。5岁儿子徐军红的回答更有趣:“我就想要个妹妹。”
徐延斌给女儿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徐芳娟。
有了新家、有了名字的小芳娟却遭受很多磨难。徐延斌回忆说,夏天暑气重,疥疮痒,她嘴上又起泡,喂牛奶的时候,总是哭闹,“一家人没日没夜轮流照顾,都被染上了疥疮”。
两周后,小芳娟病情加重,出现慢性呼吸衰竭的现象。“这孩子没法救了,你们抱回去安排后事吧!”在珠玑卫生院,医生的话让徐延斌心如刀绞:“抱回来了,就是我自己的女儿,哪有父母看着女儿见死不救的。”他不甘心一条鲜活的小生命就这样陨落,让医生开了一点葡萄糖和疥疮药,自己回家治。
灌葡萄糖、米汤,涂疥疮膏。经过徐家人精心呵护,这个连医生都无力回天的小生命竟然奇迹般地活过来了。
看到徐家为一个弃婴费尽周折、百般呵护,村里村外褒贬不一。有人称赞他们做了一件善事,是大好人;也有人不理解,泼冷水:自己又不是没有孩子,要安逸不得安逸。“就当是给儿子找个妹妹。”夫妻俩说。
“即使是脑瘫儿,我们也愿养她一辈子”
小芳娟从小体质差,三天两头住院。同龄孩子1岁会走路,她3岁才学会,5岁才开口说话。为此,徐延斌夫妇抱着孩子四处寻医问药,后经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轻微脑瘫,“可能是孕妇抽羊水所致。”医生说。
犹如晴天霹雳。亲朋好友劝他把孩子送福利院得了,可徐延斌舍不得:“脑瘫儿又如何,只要她会喊爸爸妈妈,我们养她一辈子。”
脑瘫儿的童年注定与普通孩子不同。上幼儿园的时候,总有调皮的孩子把剩菜剩饭倒在小芳娟的头上,而她总是哭个不停。好几次,撞见女儿被欺负,李国英默默跟着流泪。最终,他们听从老师的建议,在家教育孩子。
女儿2岁的时候,徐母因车祸去世,徐延斌和妻子一边照顾两个孩子,一边经营餐馆,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而随着年龄增长,徐芳娟更难带了,动不动就打骂人,用剪刀剪衣服,有时候还把大小便拉在家里。精神科医生说,这是间歇性精神病,每个月总要发作一两次,少则两天,多则一个星期。
27岁的时候,徐芳娟经人介绍,找了男朋友,嫁到重庆农村一户人家。女婿是老实人,家里也不富裕,住的是土坯房。一年后,家人发现徐芳娟怀孕。“我们再三检查,确认孩子健康,才允许她生的。”徐延斌边说边翻出手机里的全家福给记者看。这是外孙周岁的时候他们去重庆拍的合影。相片里,李国英抱着外孙,与女儿并排而坐;徐延斌紧紧站在两人身后,脸上带着欣喜的笑容。
“我们不在世了,还有儿子接着照顾”
退休后的徐延斌和李国英,每个月加起来有近4000元的退休工资,儿子媳妇在武汉工作,也安了家。按理说,他们可以在家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可为了让女儿过得更好,徐延斌至今在镇上建材厂打工挣钱。
“每个月工资1800元,给芳娟寄1000元,剩下的替她攒着。”徐延斌说,大人要补身子,小孩要吃奶粉,没有我的资助不行。算下来,他一年要给女儿汇款12000元。
徐延斌向记者透露,他现在最大的心愿是找到芳娟的亲生父母,“不为别的,只希望我们不在了,还有人关心她。”
为此,他至今还留着芳娟被遗弃时所穿的衣物和纸条。绿色的小棉袄、红色的背带棉裤和帽子。记者发现,这些衣物虽破旧,却保存完好。
徐延斌说,女儿5岁的时候,曾有一个男人骑自行车找乡里人打听孩子的情况,之后再也没听说过。他根据纸条上的线索尝试找过,但没有找到。
这几年,徐延斌和老伴的身体每况愈下:他本人因肠粘连、结石等手术4次,李国英患有高血脂。徐延斌唯恐哪天病倒或不在了,女儿没人依靠。
好在,儿子徐军红懂得父母的心思:等你们老了,不能动了,我来接力照顾妹妹。他偶尔也会背着父母给妹妹寄钱。徐延斌却不想增添儿子的负担,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要让女儿过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