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期已经开始一个多月了,郭裕小学却并没有像其他学校一样热闹起来,因为这里只有2名老师,3个学生,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袖珍"学校。
郭峪小学所在的庙滩镇郭峪村是谷城县最偏远的一个山村之一,有1760多人,平时只有500多老弱村民常住,多数孩子跟着父母去了山外面读书。
旗台设在操场的一角,是用水泥垒成的。旗杆上面的油漆由于日照和风吹显得锈迹斑斑。
升旗时刻,王国有拿出国旗,5个人开始举行升旗仪式。没有鼓乐伴奏,也没有众人观看,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仪式的庄严。
这里有过辉煌的过去,热闹程度不亚于一个集镇,对外称红星化工厂的航天科技集团四院四十二所是国家级研发单位,我国的神舟飞船升空都离不开它的产品。
随着1988年航天四十二所的外迁,郭峪小学也随之冷清下来,上课的时间校园内更是静悄悄的,外面老乡养的羊羔时不时跑进来撒个欢。
今年53岁的王国有是郭裕小学的校长和代课老师,还得兼顾后勤、安全、管理等工作。他是1998年调来郭峪小学的,当时学校还有280名学生和16名老师。后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大部分家长将孩子送到城市、县城、集镇小学就读,农村学龄人口不断下降,学校生源逐年减少。
从教30余年的闫成才老师教3个学生的数学兼任英语,曾经因车祸摔伤头部,住院五十多天救治,亲友劝他就此离开讲台,闫老师说从小当老师习惯了,尽管学校偏远、条件艰苦,可他舍不得离开这些孩子们。
郭峪小学现有的3名学生分别来自周围三个不的村庄,8岁的王旭升来自12公里之外的石库存,7岁的赵星怡来自郭裕村,8岁的赵海洋来自10公里之外的黄畈村。
赵海洋和赵星怡同学,两个学习认真、听话懂事的孩子。
另外一名学生王旭升自小多动,只好由其外公章成学来学校陪读章成学来学校陪读,时时刻刻把外孙纳入视线之内。老师上课他叼个烟在课堂内训外孙似乎是他无奈之举,老师、同学们也习以为常,这在其他学校属于奇谈吧。
王校长说,学校说是三个学生,两个年级,其实是三个学生三个年级。王旭升的情智也就学前班标准,经常性喊他到办公室开小灶,他同样一刻也闲不下来。
一个学校三个学生,人虽少,也是伴,除了从周一来上学周五下午回各自的家,其他时间住校,他们几乎形影不离。
在郭峪小学当老师,不如说是家教兼保姆,每周住校期间大到学生安全、教学质量,小到学生的叠被子,都是离不开老师的。
课间,三个孩子荡秋千,爬栏杆戏耍,其乐融融。
开饭时间,郭峪小学师生及陪读家长在一起聚餐,就是一盆米饭两个菜。
比改善伙食更让王国有校长操心的是,老师队伍年龄老化,不利于跟学生的沟通,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也使得家长们舍近求远把孩子们往山外面送。王校长希望有年轻的、吃得了苦的教师充实到郭峪小学,改善办学条件。